长久的寂静。殿外风吹过琉璃瓦的细微声响,都清晰可闻。
终于,皇帝轻轻颔首。
“准奏。”
两个月后。汴京新城,万国商事仲裁司。
这是一座风格迥异于传统官署的建筑,临河而建,三层楼阁,巨大的琉璃窗吸纳着充沛的阳光。露台宽阔,足以俯瞰脚下汴河码头千帆竞渡的盛景。各国的旗帜在商船桅杆上猎猎作响,喧嚣的人声、号子声、车马声混合成一片充满生命力的嘈杂。
露台上,公孙策埋首于一堆写满数字与各国文字的卷宗中,指尖在算盘上飞舞,核算着新拟定的关税细则;下方庭院里,展昭正训练着一队身着便装、却眼神精干的年轻人,他们的课程除了格斗,还有追踪、伪装乃至……商队护卫章程;室内,雨墨对着一封用特殊药水写就的密信微微蹙眉,信纸边缘,隐约能看到几个波斯字符。
包拯独立于栏杆边,深灰色的衣袍在河风中微微拂动。望着那川流不息的河道,目光掠过一艘艘来自高丽、倭国、大食的商船,它们曾经可能是阴谋的载体,如今,却在这新的规则下,规规矩矩地缴纳着关税,等待着“仲裁”。
公孙策终于从数字中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额角,走到包拯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大人,”他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镜片,语气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如今我们这仲裁司,每日核算关税、调解纠纷、甚至还要评估他国商誉……您说,我们如今,到底算是官,还是商?”
包拯没有回头,依旧凝视着那条承载着财富、欲望与秩序的汴河。
“我们是什么,不重要。”声音平静,融入了河风的喧嚣与远处的市声,“官也好,商也罢,甚至……灰衣也好。”
他微微停顿,仿佛在品味这个词的重量。
“重要的是,”他抬起手,虚指着那百舸争流的景象,“让这汴河水,能载着万国的船只平安往来,又不至……泛滥成灾。”
公孙策怔了怔,随即了然地微微颔首,转身重新扎入那片数字的海洋,眼神已恢复了往日的专注。
包拯依旧站在那里,如同一尊灰色的界碑。脚下是喧嚣的、充满活力的、同时也暗藏危机的新世界。
他不再是那个只需明辨是非、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他是包拯,万国商事仲裁司的主官。是游走于光明与阴影之间,执掌平衡之道的……灰衣宰相。
河风猎猎,吹动他灰色的衣袂,也吹动着这个帝国,走向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