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白银峡谷(1 / 2)

被团队选中的山谷,原本只是伊比利亚半岛无数荒凉、赭红色山峦中不起眼的一处。但短短数月,这里已然改天换地。

清澈的山涧被巧妙引导,驱动着巨大的、由硬木制成的原始水轮,发出“吱吱呀呀”却充满力量的低沉轰鸣。水轮带动着一系列复杂的齿轮和连杆,将动力传递进沿着山壁开凿出的作坊群中。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灼热煤烟、熔融金属和冷水淬火的、极具冲击力的工业气息。最显眼的,是那一排排刚刚由迦太基工匠们,在牛全“指导”下铸造出的、闪烁着标准银光的第纳尔银币。它们从模具中被“哐当”一声冲压出来,每一枚都几乎一模一样,在特意开凿的天窗投下的光束中,堆叠成一座座令人心醉神迷的小山。

“标准化!模块化!流程化!” 牛全挥舞着胖乎乎的手臂,唾沫横飞地对着几个眼神从最初怀疑变为狂热的迦太基工匠吼道,“看!同样的银料,以前十个工匠能做出十二种花纹!现在!我们一天能产出够一个军团发三个月军饷的、绝对防伪、绝对等值的‘迦太基信用’!”

隔壁的冶铁工坊,温度更高。几位沉默寡言的墨家工匠,正指导当地人改造原本低矮、效率低下的土法炼铁炉。新的竖式高炉如同黑色的巨人屹立着,暗红色的火舌在炉口吞吐不定。

“看火候。” 一个墨家工匠言简意赅,他用特制的长柄铁钳,从炉中夹出一块炽热、呈亮橘色的铁胚,迅速浸入旁边流动的溪水中——“刺啦!”一声爆响,大团大团白色的、滚烫的水汽瞬间弥漫开来,带着浓郁的硫磺和铁腥味。

待冷却后,他拿起那块铁胚,用手指弹了弹,发出清脆悦耳、余音悠长的“铮”鸣。又拿起一把之前迦太基人使用的、质地相对疏松、颜色发暗的铁剑,用新锻造的铁胚轻轻一划——“嗞啦”,旧剑上立刻出现了一道深刻的划痕。

“百炼之法,去芜存菁。”墨家工匠将新铁胚递给旁边目瞪口呆的迦太基铁匠首领。首领小心翼翼接过,那沉甸甸、冰凉且纹理细密均匀的触感,让他粗糙的手掌都微微颤抖。他知道,军团士兵的生存几率,将因这手中之物而大幅提升。

军营校场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汉尼拔抱着臂膀,如同大理石雕像般站立着,深邃的目光注视着他麾下骄傲的北非骑兵与彪悍的伊比利亚步兵进行协同演练。骑兵冲锋迅猛如雷,步兵推进坚实如山,在他看来,已是难得的精锐。

霍去病静立一旁,钨龙戟插在身旁地上。他观察了片刻,微微摇头。

“骑兵突前过甚,与步兵脱节逾五十步。”他指向演练场,声音平静无波,“若此时敌阵两翼突出轻骑,截断骑兵归路,再以重步压迫你孤立之步兵方阵……当如何?”

汉尼拔眉头微蹙,他并非没有考虑过,但自信于骑兵的冲击力和步兵的韧性可以化解。“我的骑兵足以撕开任何拦截。”

“徒耗马力与锐气耳。”霍去病直言不讳,“《孙子》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风林火山,一体而动,方为制胜之道。”

他走上前,随手捡起几块石子,在地上快速划出简单的阵型示意图。“骑兵可为‘风’,扰敌侧翼,掠其粮道,而非一味正面强冲。步兵需如‘山’,稳守阵脚,待敌躁动,寻隙而击,‘火’势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