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同心共济(2 / 2)

“妙!太妙了!”他抚摸着那巨大玉化骨节上天然的孔洞和纹路,“头人,这些孔洞,天生就是布置‘筋络’(他指强化结构的内置木肋)和引水渠的绝佳通道啊!省了多少凿刻的功夫!”他指着榫卯接口处一处受力复杂的节点,“这里,如果用我们那边‘斗拱’的法子,加个小小的楔形暗榫,承受风暴扭力的能力起码翻倍!”

他连说带比划,甚至抢过工匠的贝壳刮刀,在沙地上飞快画出改进的榫卯结构图。东夷的老匠师“岩”起初皱着眉,觉得这外乡人过于大胆。但当林小山用几根小木棍和贝壳片现场搭出一个微缩模型,展示其承受重压时的稳固性远超传统做法时,老礁岩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激动地拍着林小山的肩膀,用生硬的中原话连说:“好!好脑子!”

牛全则一头扎进了“后勤”。他惊讶地发现东夷人用一种混合了海豹油脂、某种火山灰和碾碎的贝壳粉的粘稠膏泥来填补船板缝隙,防水效果极佳,但味道腥膻刺鼻。

“这‘防水膏’好是好,可这味儿…时间长了,好菜都熏成咸鱼了!”牛全捏着鼻子,眼珠一转,拉着负责熬制膏泥的妇人比划,“试试这个!烤椰子肉榨出的油,加上岛上那种粘糊糊的‘眼泪树脂’(某种树胶),再拌点晒干的香草末!”他贡献出了自己珍藏的几味去腥增香的调料粉。

妇人将信将疑地按他的法子熬了一小锅。新熬制的膏泥不仅粘稠度更佳,冷却后弹性十足,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令人愉悦的椰香混合草木清香。消息传开,牛全瞬间成了工坊的“香饽饽”,妇人们争相向他请教“香料魔法”,连老岩岩都忍不住讨要了一小包撒在自己的烟叶里。

陈冰的身影则穿梭在寨子的每一个角落。她的“生生造化丹”之力虽未恢复,但浩瀚的医道知识让她成了岛民眼中的“生命女神”。

一个因深海采珠被剧毒水母蛰伤、全身溃烂高烧的少年,在陈冰用银针引导体内郁积的毒素、辅以捣碎的清凉海藻和特制草药外敷后,高热奇迹般退去,溃烂处开始收敛生肌。少年的母亲跪在陈冰面前,泪流满面,亲吻她的裙角。

她更发现岛民们普遍有关节肿痛的顽疾,与常年接触冰冷海水和岛上特殊的潮湿环境有关。她带领妇女们辨识后山阳坡几种不起眼的灌木和藤蔓,教她们熬煮药浴汤剂。“每天劳作回来,用这温水泡上一刻,就像被温和的海浪轻轻按摩筋骨。”她温婉地解释。几天后,寨子里此起彼伏的关节呻吟声明显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泡完药浴后舒坦的叹息。

陈冰还细心整理了岛上特有的药草,与东夷本就有的一些土方相互印证补充,用烧焦的树枝在刮净的树皮上绘制简易的《海屿本草图》,标注效用和禁忌。这份凝聚着智慧与慈悲的图卷,被海岩头人郑重地收藏在祭祀海神的圣洞里。

苏文玉没有参与热闹的传授,她更多时候是站在寨子最高处的了望台,俯瞰着整个岛屿的地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权杖上那条灼热不减的蛇纹。欲望宫阙的崩塌和相柳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东夷人的热情接纳,让她感受到责任。

几天后,她将海岩头人和几位长老请到了望台。权杖轻点,一道微弱的星辉投射在沙盘(用湿润的沙土堆砌的岛屿模型)上。

“头人,你看这里,”星辉凝聚在环抱海湾的几处天然礁石隘口,“若在这些地方,依着礁石的走势,沉下巨大的、布满尖刺的‘海笼木’(一种异常沉重的铁木),再用坚韧的藤蔓在特定潮位时交错拉起,形成水下拒马。寻常舟船强行闯入,必被洞穿或缠住桨橹。”

她又指向几处视野极佳、易于隐蔽的山崖:“这些高点,可设‘观潮哨’,不必派人死守。用打磨光滑的巨大海螺壳,底部钻孔,串联坚韧的鱼肠线,埋于地下,一直连到寨中烽火台。若有敌情,只需在螺壳口轻轻敲击,声音便能顺着丝线传递示警,声如闷雷,比烽烟更快。”

最后,星辉落在寨子周围的密林:“林中多植带毒刺的藤蔓,辅以巧妙的引导。若有敌人登岸强攻,引入林间小道…这些藤蔓,便是活的陷阱。”

她的方案,充分利用了岛屿地形和东夷人熟悉的海岛材料、生物特性,将防御与自然融为一体,化被动为主动。海岩头人听得心潮澎湃,这远比他想象的挖壕沟、筑土墙高明百倍!他当即下令,调集人手,依照苏文玉的星图开始布置这“星辉之网”。

阳光普照,海风送爽。姜子牙的智慧、余宝的血脉共鸣、程真霍去病的刚毅、林小山牛全的巧思、陈冰的仁心、苏文玉的远略,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了东夷部族这片古老的海湾。隔阂在共同的劳动、传授与守护中冰雪消融。这座美丽的岛屿,不再仅仅是避风港,它正悄然化作一座凝聚了众人智慧与力量、准备迎接未知风暴的海上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