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 / 2)

刘照天乘车直达半岛酒店,今日约见了邵氏电影掌门人邵六叔,商议院线转让事宜。

虽说是谈院线收购,但他对买下这条院线并不十分热衷。

只因目前已营业的星耀院线中,已有六七家与邵氏院线位置相邻。一旦收购,难免造成资源浪费。

其次,以邵六叔一贯的商业作风,若想成功收购这条院线,至少需要支付超过原价三成的额外费用。

此外,邵氏旗下影院设施大多已显陈旧,接手后翻新改造同样所费不赀。

从成本效益来看,直接收购并不划算。难道真如外界传言所说,刘照天意图在电影界称霸一方?

但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自封为王,实在没什么意义。

香港电影业前景难料,更不必说未来整个好莱坞加起来的市值,也未必能超越p社。

只要他能经营好欧洲的啄木鸟公司与日本的日活公司,未来未尝没有机会与p社一较高下。

这次他约见邵六叔,主要目的是洽谈广告事宜,顺便为邵氏院线抬价,毕竟日后收购tVb股权还需要大笔资金。

当他抵达半岛酒店后,快步走向邵六叔,面带歉意地说:“六叔,让您久等了。”

邵逸夫看着眼前气宇轩昂的刘照天,微微一笑:“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还提前了二十多分钟呢。”

“你该不会真是来跟我谈院线转让的吧?”邵六叔紧接着问道,脸上带着几分调侃。

刘照天虽知二人已心照不宣,仍解释道:“邵氏院线固然不错,但对我来说,只要拥有放映渠道就足够了。”

邵六叔见刘照天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不由打趣道:“你若拿下邵氏院线,就等于掌控了香港一半的放映渠道。”

“届时整个香港电影业都将由你主导。”

“六叔别取笑我了,若我真要这虚名,只怕许多人夜里难以安眠。”刘照天苦笑着摇头。

他确实看不上这个金公主求而不得的虚名。

首先,他并无艺术追求,也不打算角逐影帝或培养影后。

他对香港电影并无特殊情怀,当初成立影视公司不过是为了补充内容板块。

他更不需要太平绅士或爵士这类头衔来装点门面。

因此,电影对他而言只是一门生意,而且还是既不稳定也难以持久的生意。

“哦?没想到你还会在意那些人的看法。”邵六叔仔细端详着刘照天的表情。

“六叔,金公主不是一直渴望书同文、车同轨吗?”刘照天连忙转移话题。

若问香港谁的心思最难揣测,眼前这位绝对位列前三。

你说他生活节俭,他却长年在半岛酒店包下套房。

你说邵六叔平日里吝啬,可他在内地捐建了那么多的逸夫楼。

所以刘照天与他交谈时,也不得不格外谨慎起来。

两人云山雾罩地周旋了一个多小时后,才一起离开了半岛酒店。

刘照天望着邵六叔坐进车里,低声嘟囔了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

明明已是七十多岁的人,却为了些许分歧寸步不让,又是卖惨又是装可怜。

自己本是帮邵氏院线抬价的,到头来反倒欠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人情。

看来能在香江混得风生水起的,果真没有一个是简单角色。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这表面繁华、内里吃人的香江做生意,步步都是险滩暗礁,那些虚有其表之辈早已被时代洪流所吞没。

……

湾湾某会所的包厢里。

梳着油头、戴着金丝眼镜,一副学者模样的李执中,正含笑望着主座上的江志强。

虽是初次见面,二人却如老友重逢般握手拥抱,寒暄问候不绝,反倒把陪酒的“公主”晾在一边。场面看似热络,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微妙。

这位李执中——李总,正是刘照天在湾湾地区的渠道商。其背景深不可测,能在岛内呼风唤雨,绝非等闲之辈。

至于他究竟是哪家的公子,或是何人的白手套,在湾湾始终成谜。

一月前,李执中听闻当局要对星耀旗下电影加强管制。他本打算暗中平息此事,好让刘照天欠下人情。

不料未及出手,便先接到了刘照天的越洋电话。

两人密谈内容虽无人知晓,但从李执中近期的动作便可见端倪——他先是拜会了岛内各大角头,又走访数位权要,随后便悄然成立了电影投资基金。

这笔资金的流向,可谓昭然若揭。

别看李执 身草莽,书读得不多,但能从底层摸爬滚打跻身权贵之列的,哪个不是人精?

其心机、手段、眼光、魄力,皆属顶尖。

因而得知刘照天的计划后,他当即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原来江总出身电影世家!失敬,失敬……”

李执中笑着推开隔在两人之间的“公主”,热切道:“常听刘总提起您,神交已久,可惜缘悭一面。今日有幸相识,千万别客气。定要吃好喝好,玩得尽兴才是。”

说罢朝沙发旁的“公主”们使了个眼色,七八个衣着暴露的艳妆女子便娇笑着朝江志强涌去。

哪怕是以江志强的阅历,眼前这阵仗也让他心头一紧。

一两个是风情,成群结队就成了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