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2 / 2)

更不必说他那迷人的体魄与令人心驰神往的相貌。

因此机构员工今日无不精心打扮,那些对老板存有念想的,盼望着能得到刘照天垂青,即便暂作情人亦能余生无忧。

即便对刘照天无意的员工,也指望在今日巡查中留下好印象。

丸美公司不仅底薪优厚,奖金福利更是远超同行。

她们深知公司定位后,也明白工作不会太过繁忙——这家机构专为城中名媛与当红明星服务。

公司的客户定位是刘照天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的。

这个年代的香江虽然也有整形机构,但几乎没什么存在感。据说不少明星准备出道时,老板们会安排他们去整容,有钱的去欧美或倭国,没钱的就去东南亚如太国等地。

这时期太国不仅以变性手术闻名,在整容方面也是一大强项。

不要以为这个年代的明星都如网上所说,在没有pS的时代全是纯天然、各有特色。这种话也就骗骗外行人。其实从民国时期开始,明星整容就已流行。

娱乐圈本就是名利场,有几个人能守住本心、不走捷径?不半夜敲导演门的女演员都算得上圈中清流,更别说整容这种小事了。

有人说这个年代的女星不像后来那样千篇一律,其实是因为当时的整容技术还不够发达。后世医疗设备先进,材料多样,完全可以照着模板“复制粘贴”。

而这时条件有限,整形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根据各人条件做些微调,比如削骨、丰唇、隆鼻、垫下巴、割双眼皮、开眼角之类的常规项目。

刘照天在酒会上见过几位当红女星,多数没有电视上那么惊艳,甚至还不如自己的秘书——要不然,他也不会吃了哑巴亏、被人占了便宜却不报警。

话说回丸美公司。刘照天在进入这行前做足了功课,深知要想效果好,软件硬件都得跟上。因此,他不惜重金从欧美引进最先进的医疗器械,还高薪从世界各地挖来三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并为他们配备了完整的团队。

他在医美部投入巨大,美容部同样不马虎,雇了一百多名员工,加上后勤、财务、行政,总人数接近三百。

尽管刘照天从未到过公司一次,但他自信丸美已是香江最高端、最权威的美容机构。

既然是高端与权威的代名词,自然意味着高消费。所以,客户只能锁定在那些不差钱的名媛,以及愿意为美貌一掷千金的明星身上。

该公司在创立初期完全依照高端会所模式进行运作。

除最初发放的五十张会员卡外,新会员必须由两位现有会员推荐方可加入。

这种稀缺性既彰显了会员的尊贵身份,也有效限制了散客进入,增强了客户隐私保护。

如此既满足了名媛群体的虚荣心,也为明星维持形象提供了支持。

刘照天清楚前期客源有限,在如此高成本运营下,他已做好连续五年亏损的准备。

这家机构的次要目的是盈利,其核心价值在于搭建名媛与明星的人脉网络。

若仅依靠会员消费,再好的生意也收益有限。

真正重要的是将这些人脉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

利用这些群体的攀比心理,公司未来推出的高端美妆、药妆产品,以及代理的服饰包包,都将获得最优质的客户。

公司还可与明星名媛合作创立个人品牌,实现粉丝经济变现。

因此刘照天始终秉持高端树口碑,中端创利润的策略,计划从美容美妆领域逐步下沉至日化行业。

这个万亿级市场的潜力远超他以往涉足的任何领域。

他计划先攻占国际巨头尚未完全重视的亚洲市场,站稳脚跟后再与宝洁、联合利华、强生等行业巨头同台竞争。

即便在国际市场难敌财团支持的企业,至少也要让它们在华市场受挫。

这一切都源于他精心布局的战略规划。

丸美公司既树立行业标杆,又积累人脉资源,就连招聘的百余名员工也都是为未来业务储备的专业人才。

若不是为了长远发展,何必通过猎头从香港各大美容机构高薪聘请美容师,又耗费巨资送她们赴欧美和日本进行两个多月的专业培训。

不过这些女孩目前并不知晓实情,

吸引她们入职的只是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无需推销办卡、没有业绩考核的工作环境。

……

在众人翘首以盼中,刘照天的车队终于缓缓驶抵公司大楼。

待车辆停稳,几位副经理快步上前迎接。

不料车门开启,率先下车的竟是位肤白如雪、气质出众的年轻女子,她挺胸细腰,双腿修长。

此时刘照天也从另一侧车门迈步而下。

随后,刘照天向众人介绍:“这位是新任的总经理,关佳慧小姐。”

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大家事先做过功课,知道关佳慧一直是老板的秘书。

虽然职位是秘书,但谁都明白,老板的秘书往往与老板关系不一般。

眼下的情况很明显,这是“小情人”上位了。

不过众人也知道此时不是多想的时候,纷纷热情地向两人问好。

刘照天看向关佳慧,不知她是紧张还是故意绷着脸,以前温和的小秘书只是微微点头回应,随后便招呼大家进会议室开会。

刘照天一边观察着略显不安的众人,一边看向人群中的关佳慧,不得不承认,即便周围全是美女,关佳慧依然出众,如鹤立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