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郡主的赏秋宴请柬,像一道恰到好处的东风。沈清辞捏着那张洒金帖子,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陆景珩:“郡主别院就在西山脚下!这可是光明正大靠近忘尘庵的机会!”
陆景珩立刻明白了她的意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转为谨慎:“确是良机。但郡主设宴,宾客云集,耳目众多。我们需借机勘察地形、留意异常,绝不能轻举妄动,更不能将郡主卷入危险。”
“我明白。”沈清辞点头,“我们就当是去参加一场普通的宴会。探查之事,见机而行。”
接下来的两天,沈清辞一边精心准备赴宴的药膳茶点,一边借着翻查古籍药典的由头,拉着陆景珩“恶补”西山一带的植被、水文特征,实则在研究忘尘庵周边环境。陆景珩则暗中调整了护卫布置,确保有人能在外围策应。
赏秋宴当日,天高云淡,西山层林尽染。郡主别院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京中不少青年才俊、名门闺秀都应邀前来。沈清辞与陆景珩同车而至,一下车便吸引了众多目光。有好奇,有审视,也有不易察觉的艳羡或嫉妒。
永嘉郡主亲自在二门迎接,见到沈清辞便亲热地挽住她的胳膊:“清辞姐姐可算来了!我新得了几株稀罕的墨菊,就等着你来品鉴呢!” 她声音清脆,态度亲昵,无疑是对沈清辞身份的一种无形肯定,也让一些观望者收敛了神色。
宴会设在园中临水轩阁,曲水流觞,丝竹悠扬。沈清辞谨记“低调探查”的原则,大部分时间都陪在郡主身边,或与几位相熟的夫人小姐闲聊,言谈举止得体,话题多在花草、诗词、养生方面,绝不涉及敏感之事。陆景珩则与几位世家子弟在一处,谈笑风生,目光却不时扫过西山方向。
席间,沈清辞借称赞西山秋色,巧妙地向一位家住西山附近的翰林小姐打听:“听闻西山北麓景致尤佳,有古庵幽泉,不知是否值得一游?”
那小姐想了想,答道:“北麓是清静,尤其忘尘庵一带,古木参天。不过那庵堂荒废多年,路途也崎岖,姐姐若是想去,可得找熟悉路径的向导,免得迷路。” 她随口一提,却让沈清辞心中暗记。
宴会过半,宾客们三三两两散开赏景。沈清辞借口更衣,由郡主身边的丫鬟引着,往后院净房走去。途径一处僻静回廊时,她隐约听到假山后传来低语声:
“……那边都安排妥当了?今夜子时,‘贡品’务必送到……”
“放心,‘接引使’已就位,只待‘月满中天’……”
声音极低,很快消失。沈清辞心中一动,“贡品”?“接引使”?“月满中天”?这会不会与忘尘庵的仪式有关?她不动声色,记下了那两人的衣角特征。
从净房出来,她并未直接回席,而是信步走到园中一处地势稍高的凉亭,凭栏远眺。从此处,恰好能望见西山北麓的大致轮廓。山林寂静,秋色浓郁,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当她凝神细看时,怀中的黑石符似乎极其微弱地悸动了一下,指向忘尘庵的方向,但很快又归于平静。
“看什么呢,清辞姐姐?”永嘉郡主的声音自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