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逛了几个摊位,要么药材不对,要么要价离谱。眼看东方已泛起鱼肚白,市集上的人开始稀疏起来。常山有些焦急:“姑娘,天快亮了,要不咱们先回去?”
沈清辞心中也升起一丝绝望。难道这最后的希望也要落空?
就在这时,她鼻尖微微一动,捕捉到一股极其淡薄、却异常纯净的甘洌药香!这香气……她循着气味望去,只见市场最边缘的一个角落,一个戴着破斗笠、身形佝偻的老者,面前只铺着一块脏兮兮的粗布,上面随意堆着几样看起来干枯丑陋、像是树根杂草的东西。而那奇异的药香,正是从其中一截黑褐色、形似枯枝的物件上散发出来的!
沈清辞心脏猛地一跳!这是……“石斛”?而且是品质极佳的野生铁皮石斛!只是炮制手法极其粗陋,看起来像烂树枝子,常人根本不会留意!
她强压激动,不动声色地走过去,蹲下身,假装随意地翻看那堆“杂物”,手指却精准地捏起了那截“枯枝”,凑近鼻尖细闻。没错!是上等石斛!性甘微寒,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正是替代部分被垄断药材的绝佳品!而且此物产量稀少,寻常药铺难得一见。
“这个,怎么换?”沈清辞压低嗓音,用沙哑的声线问。
那老者抬起头,斗笠下露出一双浑浊却锐利的眼睛,扫了沈清辞一眼,伸出五根手指。
“五两?”阿福倒吸一口凉气,“这破树枝子……”
沈清辞却抬手阻止了阿福,她仔细看了看其他几样“杂物”,又发现了几块品相不错的野生茯苓和一种她不认识的、带着淡金色斑点的菌菇干,药性似乎很特别。她心念电转,指了指石斛、茯苓和那菌菇:“这三样,一共十两。”
老者浑浊的眼睛眯了眯,似乎在掂量。半晌,他缓缓伸出两根手指。
“二十两?你怎么不去抢!”常山忍不住低吼。
沈清辞却从老者眼中看到了一丝笃定。她明白,这老者识货!二十两买这些,在明面上是冤大头,但在此刻,对她而言,可能是救命的稻草!而且那金色菌菇,或许有意外之喜。
“十五两。”沈清辞还价,“现银。”
老者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沈清辞立刻示意阿福付钱。钱货两清,她将东西迅速包好,塞入怀中,三人立刻转身离开鬼市,融入渐亮的晨曦中。
回到五味轩,天已大亮。沈清辞顾不上休息,立刻将自己关进厨房。她先将那截“枯枝”般的石斛小心处理,用温水泡发,顿时,一股浓郁的甘香弥漫开来,枝条变得饱满晶莹,果然是上品!那野生茯苓品质也极佳。最后,她拿起那块金色菌菇,仔细辨认,又掰下一小点品尝,眼中露出惊喜之色!这是“金线菇”,性平味甘,健脾开胃,益气补虚,是民间罕用的食疗佳品,师太手札中有记载,但市面上几乎不见!
有了这些宝贝,再加上之前囤积的一些边角料和常山新收来的山野干货,沈清辞心中豁然开朗!一条全新的思路在她脑中形成——既然常用药材被垄断,那她就另辟蹊径,主打“野”、“奇”、“精”!用这些非常规的、但功效卓着的野生药材和食材,开发出独一无二的药膳系列!
她立刻动手,用金线菇配红枣、枸杞熬制“金玉满堂汤”,用野生石斛搭配麦冬、少量冰糖炖煮“石斛生津饮”,用优质野生茯苓研磨成粉,混合葛根粉、新采的桂花,蒸制“双苓桂花糕”。新方子既避开了被封锁的药材,又因用料独特、功效显着,显得更加高端和神秘。
新品推出第一天,果然引起了熟客的极大兴趣。尤其是那盅汤色金黄、香气独特的“金玉满堂汤”和口感清润非凡的“石斛生津饮”,虽然价格不菲,却很快被几位识货的老主顾抢购一空,口碑迅速传开。五味轩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因祸得福,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吸引了一批追求品质和新奇的高端客户。
“姑娘!您真是太厉害了!”清风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兴奋得小脸通红,“看他们还怎么卡咱们脖子!”
沈清辞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这场危机,她算是暂时扛过去了。然而,她清楚,赵婉儿那边,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天打烊后,沈清辞正在核算账目,阿福又来了,这次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姑娘,少爷让我来告诉您一声,码头扣下的那批货……明天应该就能放行了。”
沈清辞一怔:“放行了?公子打通了关节?”
阿福摇摇头,笑道:“少爷说,他还没来得及用力,是漕运司那边主动放的行。听说……是宫里有人发了话,夸咱们五味轩的药膳新奇别致,有益养生……这下,赵家那边,恐怕要傻眼了。”
宫里?沈清辞彻底愣住了。她这小小的五味轩,何时入了宫里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