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家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孩子们玩疯了,大人们舒坦极了),迎来了彝族最大的节日。
村里早几天就开始热热闹闹的做准备,要杀猪宰羊啦!
游客们也可以一起吃喝玩乐,所以现在这个美丽的小地方,也迎来了很多客人。
有些人也是特别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住宅,桂英婆婆家附近的人,都不是专业做民宿的,所以他们的房子里面大都没有卫生间。
其实很多人家也是不愿意出租的,他们不愿意让外人闯入他们的生活。最后还是村委的人说服了人家,旁边的阿云婆婆家和阿诗婆婆家就住了四个人,两男两女,像是大学生,他们的眼神清澈,性格开朗活泼,比彝族的小伙子和姑娘们还要热情!
每天早中晚都会热情的打招呼,还想要进入她们这边的房子里面去看看,被几个退伍军人的眼神和锻炼身体的劲头吓退了。
村里这几天在喂猪的人家选择。
选猪有讲究:优先选择健康壮实的猪,多为本地品种(如乌金猪)或乳猪,部分家庭会避开“特殊生肖”或有明显伤病的猪,认为健康的猪能带来吉祥,也保证肉质鲜美。
听桂英婆婆说,杀猪也有时辰,是村里的族老算出来的,还会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
这种是不让外乡人和游客围观的,如果想要观看,就去那些专门的民俗村,有这种专门的表演可以参加和观看。
每个村寨的仪式都会有一些不同,光彝族就分了好多种,黑彝,红彝,白彝……,有很多支系,有的甚至不通婚,规矩禁忌各有不同。
所以人家不让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如果想要参与性的,自己也想玩的痛快一点,那就去大的城市,还有专门的民族村,里面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有,那里的禁忌也会少很多,游客可以玩的很开心。
如果是想感受原汁原味,不一样的风俗民情,那么就要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的习惯。
曹家人就想在村子里玩,等人家说可以出去,可以参与的时候,再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情。
村子里游客大部分都去了那柯里,也有去普洱的,那些地方游客多,会更热闹一点。
旁边的几个年轻人也留下了,他们倒是也听劝,没有好奇心旺盛的出去乱逛。
村寨里的火把节更具原生态和烟火气,核心是围绕“祭火、玩火、庆丰收”展开,保留了彝族传统习俗的精髓。
祭火仪式是可以参加的,在村里的广场上,早已用干松木、蒿枝捆扎,做了一个高达数米的主火把。
到时候会由族老点燃,同时念诵祈福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仪式庄重且有民族文化仪式感。
这种时候,小孩子都不会哭闹,不管相不相信,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信仰,都会虔诚的为自己和爱人亲人在乎的人祈福,希望它成真!
还有火把巡游和撒火!
傍晚后,村民会手持自制小火把(大多是细木柄裹浸油布条),从村寨头走向村尾、走向田间地头巡游。
途中会互相“撒火”(将火把火星轻轻撒向对方衣角),寓意“除晦气、迎吉祥”,大人小孩都会参与,氛围热闹又亲切。
游客和外乡人刚开始会很害怕,但并没有事发生,再没有比彝族更懂火的人了!不会烧到人的!
火是彝族的文化信仰,彝族传统中存在着对火的敬畏与崇拜,认为火能净化万物、抵御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