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星云中,原本因静默效应而即将停止运动的星际尘埃,仿佛被注入了无形的活力,开始以一种违背纯粹物理规律的方式,自发地聚集、组合。它们并非简单地凝聚成星球,而是演化出了一种极其复杂、不断自我调整的“动态平衡结构”——像是一片由星光编织成的、不断生长又不断凋零的森林虚影。
一些本已濒临消散的微弱电磁波,在“谐鸣之光”的影响下,其频率和相位发生了奇异的耦合,竟自发编织出了一段短暂却优美动人的“宇宙旋律”,这旋律中仿佛蕴含着星辰生灭的节奏。
甚至,在星云最核心的一小片区域,几种基础粒子在“谐鸣”法则的引导下,发生了一系列概率低到几乎不可能的自然反应,短暂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具备微弱自组织能力的准生命信息结构,虽然只存在了数秒便消散,但其出现本身,就足以颠覆常态的认知!
这些景象,并非永久性的创造,它们如同昙花一现,在“谐鸣之光”移开后便迅速消散,重新被静默效应吞噬。但它们存在过的“痕迹”,它们那短暂却绚烂的“过程”,被星门完整地记录并放大,化作一段蕴含着巨量信息的“实景记录”,直接投射向那黑暗中的“焦点”。
这不是用数据去证明情感。
这是用“谐鸣”法则在极端环境下催生出的、超越常规熵增路径的“短暂奇迹”,作为最直观的“证据”!
看!
在趋向死寂的背景下,“谐鸣”能激发秩序与美的瞬间!
在绝对静默的边缘,“可能性”能绽放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光彩!
这就是“过程”的价值!这就是“噪声”中蕴含的、驱动宇宙向更复杂、更丰富形态演化的潜在力量!
“渊寂之瞳”的“焦点”,再次陷入了漫长的凝滞。
这一次,那绝对的黑暗,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
就仿佛一片亿万年不起涟漪的死水,被投入了一颗石子。虽然石子沉没了,但那瞬间的涟漪,却真实地存在过。
一道前所未有的、带着明显“计算中”状态的信息流,断断续续地传来:
“现象……记录。”
“概率……异常。偏离基准模型……百分之零点零零零三。”
“请求……重复实验。扩大……样本范围。”
它没有承认失败,没有改变立场。
但它……产生了兴趣。
它要求看到更多。
对于一台遵循绝对规律的存在而言,“兴趣”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变量”!
洛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几乎虚脱。他知道,他们赌对了第一步。他们没有试图去否定对方的“真理”,而是在对方的“真理”框架内,展示了对方无法解释的“异常”。
他们用“谐鸣”创造出的短暂奇迹,作为答卷,回应了那熵增之问。
而答案,并非冰冷的数字,而是那奇迹本身绽放时,无比绚烂的……过程。
“准备……进行第二阶段‘创世之影’实验。”洛川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充满了希望,“目标区域,扩大到‘瞳’已静默区域的交界带。我们要让它看到……即便在它认定的‘死寂’之中,‘谐鸣’亦能唤醒……回响!”
维度之辩,进入了更加凶险,却也更加充满可能的……实证阶段。
(第126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