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技术并非多么高端强大,却无比实用,完美契合了联盟当前艰难求存的现状,如同久旱逢甘霖。
作为更深入交易的试探,联盟方面拿出了一些非核心的、关于苍蓝星灵能环境的基础数据(不含光蕈网络和混沌珠的关键信息),以及少量淘汰的工业设备设计图。
星骸族如获至宝。他们对苍蓝星活跃的灵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对他们依赖能量生存的种族来说是巨大的诱惑),并且很快用他们那独特的、基于生物晶体计算的技术,反馈回一份优化后的灵能稳定塔设计图,其效率比联盟原有设计提升了百分之三十,能耗却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交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星骸族的技术像是一套精巧的“省油”和“废物利用”方案,帮助联盟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艰难地维持着运转,甚至略有改善。
然而,在这看似双赢的交易背后,暗流依旧涌动。
临时决策层从未放松对星骸族的监视。侦察舰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密切注意着那艘古老星舰的任何异动。
很快,一些细微的异常被发现了。
星骸族在交易中,似乎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能量波动频率和材料结构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总会试图用更多的技术来换取相关的信息或样本。 他们的星舰,那看似破损严重的外壳下,偶尔会检测到极其微弱、却异常凝练的能量核心反应,与其表现出来的虚弱状态并不完全相符。 在一次例行的数据交换中,联盟的网络安全人员捕捉到一次极其短暂的、试图绕过防火墙访问“摇篮”外部传感器历史数据库的未授权尝试,痕迹很快被抹去,无法追踪源头,但手法极其老辣。
这些细节,让雷娜等人心生警惕。这些星骸族,似乎并不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与世无争和简单。他们的生存本能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的目的。
与此同时,在“摇篮”医疗区内,那些由“光育契约”培育出的、遍布各处的净化植物,似乎也对这位新邻居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排斥反应。当星骸族的技术数据被输入生态区的控制系统时,光蕈的光芒会略微黯淡,伴生藤的叶片会无风自动,仿佛在不安地预警。
莉亚将这一发现报告了上去,但缺乏确凿证据,只能作为参考。
“保持交易,但提升警惕级别。所有技术交换必须经过三重验证,严禁透露任何关于林烬大人、苏萤大人、混沌珠及光蕈网络核心的信息。”雷娜下达了指令,“加强对星骸族星舰的监控,尤其是能量核心和通讯活动。”
联盟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一边不得不依靠星骸族的技术缓解生存压力,一边又要时刻提防这看似弱小的邻居可能包藏的祸心。
星骸之盟,建立在脆弱的互利与深刻的猜疑之上。
技术的甘霖缓解了物质的饥渴,却也可能悄然滋生出致命的毒芽。
而在那艘深藏于冰裂隙中的古老星舰内,那位星骸族长老透过布满冰晶的观察窗,“望”着远方那巨大的“摇篮”和蔚蓝的苍蓝星,覆盖着晶状甲壳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复眼中最深处的细微光芒,难以察觉地闪烁了一下。
宇宙中,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恩赐。
生存,永远是第一驱动力。
至于这驱动力会引向合作,还是背叛,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新的变数已然加入棋局,让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