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舰队脱离了“摇篮”星域那相对稳定的时空结构,如同航船驶离了平静的港湾,真正进入了未知的深空。航行并非一帆风顺,但凭借着升级后的引擎和精密的导航,他们成功地规避了几处已知的宇宙险境,稳步向着“哀伤之桥”的坐标前进。
然而,随着距离的拉近,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开始悄然弥漫。并非来自任何可见的威胁,而是源于空间本身。
最初是细微的、几乎被忽略的异常。导航系统偶尔会出现毫秒级的微小偏差,仿佛空间的“标尺”发生了不易察觉的扭曲。能量读数会出现难以解释的、极其短暂的波动,像是平静湖面下暗流的涌动。甚至船员们偶尔会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或短暂的眩晕,医学检查却一切正常。
“检测到背景时空曲率存在异常波动,幅度极小,但频率正在缓慢增加。”科学官莉娜博士(此次随舰)向林烬报告,眉头紧锁,“不是局部现象,更像是一种…大范围的‘潮汐’前奏。”
林烬站在曙光纪元号的舰桥最前方,混沌双瞳微微旋转,他能比仪器更清晰地感知到周遭环境的变化。空间不再“平滑”,仿佛一张被无形之手轻轻揉捏的薄膜,传来细微却持续不断的“张力”。这种张力并非针对他们,而是一种弥漫性的、宇宙尺度的变化前兆。
“是‘寂灭潮汐’。”他沉声道,语气肯定,“哨兵阵列的预警是正确的。潮汐…正在逼近。我们感知到的,只是它最外围、最微弱的‘前锋’。”
消息很快传遍舰队,带来一阵不可避免的紧张。那传说中的宇宙级灾难,不再是数据库里的冰冷文字,而是化为了切身的、令人不安的体感。
舰队继续前进,但环境的恶化速度超出了预期。
数小时后,异常变得更加明显和频繁。
舰船外部偶尔会爆起一小簇诡异的、无法解释的能量火花,仿佛空间本身在“摩擦生电”。远程通讯开始受到轻微干扰,信号中偶尔会夹杂着无法破译的、扭曲的杂音。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依赖高精度时空定位的仪器,如超光速雷达和引力波探测器,开始出现间歇性的失灵或误报。
“空间结构稳定性正在下降!”工程师报告,“常规跃迁的风险系数已超出安全阈值百分之二十!建议后续航程全部采用亚光速航行!”
这意味着旅程时间将大大延长,但没有人反对。在这种不稳定的空间中进行跃迁,无异于在即将断裂的冰面上奔跑。
亚光速航行枯燥而漫长,窗外是几乎不变的深邃黑暗,只有遥远星辰那仿佛蒙上了一层薄纱的、微微扭曲的光芒。那无处不在的空间“张力”持续作用在舰体和船员身上,虽然不足以造成直接伤害,却像一种永无止境的低频率噪音,折磨着每个人的神经。
林烬下令轮换休息,加强心理疏导,但那种源自宇宙本身的、无可逃避的压抑感,依旧如同浓雾般笼罩着舰队。
在一次例行扫描中,一艘“游侠级”驱逐舰的传感器捕捉到了一幅令人心悸的短暂景象:前方一片原本空无一物的虚空,空间如同受热的玻璃般突然发生剧烈的、肉眼可见的扭曲和折射,持续了数秒后又缓缓平复,留下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余悸。
那是空间结构在潮汐应力下短暂变得“脆弱”甚至“流动”的可怕证明!
“我们就像航行在即将封冻的湖面上,”一位老导航员喃喃自语,“能听到冰层下方传来的断裂声…”
艾拉(Eira)几乎整天待在实验室,疯狂地分析着不断传来的环境数据,试图找出潮汐前锋的规律,或者至少预测其强度变化。“秩序锚点”的设计参数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失败。
石坚则带着工程团队,不断加固着舰船的关键部位,尤其是承载“秩序锚点”原型机的工程舰,应对可能突然加剧的空间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