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十二神像(1 / 2)

万神殿的宏伟与肃穆,如同一首无声的史诗,在众人心中激荡不休。那林立的神明雕像,虽沉默无言,却仿佛有千万道目光落在他们身上,带着审视,带着期盼,更带着沉甸甸的托付。空气中弥漫的驳杂而古老的神性气息,如同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因外界残酷真相而带来的愤怒与悲伤,注入了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坚定的力量。

山鬼与河伯在前引路,他们的步伐在这座属于他们“同僚”与“先辈”的殿堂中,显得格外庄重。林谈、老九及鬼众道众人紧随其后,穿行于巨大的雕像之间,仿佛行走在时间的河流里,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搏上。

殿堂之大,超乎想象。他们沿着一条由发光宝石铺就的中央主道,向着感知中气息最为核心的区域前行。两侧的雕像群落仿佛没有尽头,除了那些声名显赫的大神,更有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只与异兽。有掌管细微季节变化的时令之神,有守护特定矿石或植物的精灵,有代表着某种美德或自然现象的小神……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鲜活的神话宇宙,是华夏先民对世界认知与想象的终极体现。

越往深处走,周围的神性威压便越是凝聚。并非压迫,而是一种纯粹的、高浓度的能量场,让林谈手臂上的蚩尤印记持续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在与整个殿堂进行着深层次的交流。他甚至能隐约捕捉到一些散逸的、破碎的意念片段,那是远古战争的呐喊,是守护山河的誓言,是创造文明的智慧火花,也是面对未知侵袭时的决绝与悲凉。

“这些雕像……不仅仅是纪念,”老九低声对林谈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与感悟,“我能感觉到,它们内部封存着极其微弱但本质极高的神性本源。这像是一个……仓库,或者说,一个避难所。在华胥氏的筹划下,众神在此留下了自己的一部分,以期在未来某个时刻,能够重新点燃神火。”

林谈默默点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这万神殿,是文明的火种库,是绝望中保留的最后希望。

前行了约莫半个小时,前方的景象再次变化。主道的尽头,是一座更加宏伟、更加辉煌的圆形大殿。这座大殿比之前经过的任何区域都要广阔,穹顶高悬,仿佛内蕴星空,点点荧光如同星辰般闪烁。大殿的四周,不再是无序林立的雕像,而是环绕着十二尊格外高大、气息也最为磅礴的巨像。

林谈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环绕中央能量池的十二尊巨像所吸引。它们巍然矗立,如同十二根撑起这方天地的古老柱石,其散发出的磅礴气息,甚至隐隐凌驾于外围那些声名显赫的始祖大神之上。

然而,仔细端详之下,一股强烈的陌生感与神秘感油然而生。

这些巨像的造型,完全超出了林谈所知的任何神话谱系。它们并非伏羲、女娲、神农、黄帝等任何一位耳熟能详的古神形象,也非《山海经》中记载的那些形态奇特的异兽神明。它们的形态更加抽象,更加贴近某种“规则”或“概念”的具象化。

其中一尊,身躯仿佛由无数交错的山脉脉络与流淌的河川光影构成,沉稳厚重,代表着大地的脊梁与血脉。另一尊,则像是凝聚的星辰之光与深邃的夜空编织而成,周身环绕着若有若无的星轨,散发着宇宙的浩瀚与神秘。还有一尊,形态最为奇特,似乎是由不断生灭的念头、流淌的知识光流与文明的剪影汇聚而成,充满了智慧的辉光与时代的变迁。

它们的姿态也各异,或如磐石般扎根,或如清风般飘逸,或如烈火般升腾,或如深潭般沉静……每一种姿态,都仿佛在阐述着一种独特的天地至理。

但最令人感到诡异的是,所有这十二尊巨像的面部,都被一层淡淡的、仿佛永恒不散的薄雾所笼罩。那雾气并非实体,却坚韧无比,无论林谈如何凝聚目力,甚至尝试动用刚刚获得增强的感知,都无法穿透那层迷雾,窥见其后的真容。只能隐约感觉到,那迷雾之后,似乎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注视”,古老、沉静,带着一种洞悉万物的沧桑与淡淡的悲悯。

“这些……”林谈忍不住开口,声音在这肃穆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它们是谁?为何……我从未在任何传说中见过类似的描述?它们的脸……”

听到林谈的疑问,山鬼与河伯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那是一种混合着崇敬、怀念与深深遗憾的表情。

河伯冯夷仰望着那尊由山脉河川构成的巨像,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他们……并非你们所熟知的神话体系中的存在。他们是长姐的学生,是她行走于蒙昧大地时,亲自点化、指引的十二位……最初的‘觉知者’。”

“学生?”老九也面露惊容,“华胥氏的学生?”

“是的。”山鬼接过话,她的声音空灵而飘忽,仿佛来自遥远的过去,“华胥氏孕化文明,并非仅仅依靠自身。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寻找那些天生便与某种天地法则亲近的‘灵’,点醒它们的意识,传授它们知识,引导它们肩负起守护与引导的职责。这十二位,便是其中最杰出、也最得她真传的存在。”

她的目光扫过那十二尊巨像,最终落在那尊山脉河川构成的巨像上,语气带着无比的肯定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其中一位,便是我们方才提及的,这八百里秦岭的守护者,我们的挚友与兄长‘归’。”

众人心神剧震,目光再次聚焦于那尊代表大地脊梁的巨像。原来,“归”神就在这里,以这样一种方式,与他的同门一起,默默守护着这最后的火种。

“那……其他的十一位呢?”林谈追问道,目光扫过那些形态各异的、面部笼罩迷雾的巨像,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探寻的欲望。

河伯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与无奈:“岁月太久,变故太多。即便是我们,所知也极为有限。华胥氏对此讳莫如深,似乎有意掩盖他们的存在。我们只知道,除了‘归’之外,还有一位,名为‘明’。”

“明?”林谈重复着这个简单而寓意深远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