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亵渎之秘(1 / 2)

梵蒂冈教廷安排的住所是一家名为“圣安娜”的修道院客栈,位于城国西北角,环境确实清幽,石墙厚重,庭院深深,仿佛与外界喧嚣彻底隔绝。然而,这份宁静之下,是无所不在的监视感。林谈能感觉到隐晦的目光,来自走廊转角打扫的修士,来自庭院中看似专心祈祷的修女,甚至来自客栈前台那位总是面带微笑、眼神却过于锐利的管理员。马泰奥枢机虽然未曾露面,但他的影响力如同无形的蛛网,笼罩着这里。

房间内,林谈和谜语大师检查了所有可能存在的监听设备,确认安全后,才在窗前低声商议。

“教皇的‘神恩’里藏着砒霜,”林谈望着窗外暮色中渐次亮起的灯火,声音低沉,“他想吞并,想转化,绝不会放任我们自由行动。我们必须抢在他们采取更直接的手段之前,找到圣殿骑士团地图上标记的东西。”

谜语大师把玩着那枚黑图书馆的戒指,眼中闪烁着兴奋与警惕交织的光芒:“一场在上帝眼皮底下的解谜游戏,多么刺激!档案馆……那可是知识的迷宫,权力的墓穴。我喜欢。”

深夜,梵蒂冈陷入沉睡,只有巡逻的瑞士卫兵规律而沉重的脚步声偶尔打破寂静。林谈和谜语大师换上了提前准备好的、从某处“借”来的普通修士黑色长袍,宽大的兜帽遮住了大半面容。利用谜语大师对建筑结构和安保盲点的惊人洞察力……他声称能“阅读”建筑物留下的“逻辑足迹”和“安全系统的韵律”……他们如同两道融入夜色的阴影,避开了主要通道和监控探头,沿着圣殿骑士团地图上标注的那条隐秘路径,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教廷档案馆。

档案馆是一座独立的、外观朴素的石砌建筑,但其厚重的橡木大门和门廊处隐约可见的复杂符文,昭示着内在的不凡。地图指示的并非正门,而是一处位于建筑侧面、被藤蔓半遮掩的、看似通风口的地方。谜语大师仔细观察了片刻,手指在石壁上几处不起眼的凸起上按特定顺序按压,伴随着几乎微不可闻的机括声,一块石板悄然向内滑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通道内弥漫着陈旧纸张、羊皮纸和防腐药水混合的独特气味,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教堂圣器的金属和香料气息。

“古老的机关,掺杂了些许祝福和警戒的痕迹,”谜语大师低语,“但设计者留下了一丝‘逻辑缝隙’,像是故意给知情者开的……后门。”他率先钻了进去,林谈紧随其后。

通道内部狭窄而曲折,墙壁冰冷潮湿。他们凭借地图和谜语大师那近乎非人的方向感,在迷宫般的甬道中穿行,避开了几处显然布置了警报法阵的区域。最终,他们来到了档案馆的内部,置身于一片无边无际的书架森林之中。

档案馆内部的空间远比从外面看起来要宏大得多,高耸的拱顶没入黑暗,一眼望不到头。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古老橡木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数不清的卷宗、手稿、法典和信函。空气凝滞,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了流速,只有尘埃在从极高处小窗透进来的稀薄月光中缓缓浮动。这里安静得可怕,是一种被知识和时间共同封印的死寂。

根据地图指示,他们的目标是位于档案馆深处,一个被称为“异端文献临时收容区”的特殊区域。那里收藏着历代教廷审查出的、被认为充满谬误、危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书籍和记录,其中很多并未被销毁,而是被封存起来,以供内部“研究”和“警惕”。

在巨大的书架迷宫中寻找一个特定区域并非易事。两人不敢使用强光,只能借助林谈带来的特制弱光手电,光束在幽暗的空间中划出有限的光域,照亮那些以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乃至更多无法辨认文字书写的古老封面。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仿佛每一本书都是一只沉睡的眼睛,随时可能睁开。

“这里……知识的密度高得吓人,”谜语大师一边对照着脑中记下的地图路线,一边低声说,他的声音在这种环境下显得格外清晰,“但也充满了‘噪音’,被篡改的,被曲解的,被刻意遗忘的……就像一座用谎言和真相混合砌成的堡垒。”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谨慎搜寻,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个区域。这里的书架更加古老,金属标签上刻着警示性的符号。他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份编号为 “S Vat. Lat. 7318”的 12 世纪手抄本,标题为《神降异闻录》。

在一排标着“12-13世纪,未经裁定异象记录”的书架底层,林谈的手电光束定格在了一个毫不起眼的、覆盖着厚厚灰尘的皮革书匣上。书匣上没有华丽装饰,只有一个简单的十字架烙印和手写的编号,正是 S Vat. Lat. 7318。

林谈小心地取出书匣,打开。里面是一本用粗糙羊皮纸装订的手抄本,页面泛黄脆弱,墨水是那种古老的铁胆墨水,颜色已经变得暗沉。他戴上特制的薄手套,谜语大师也凑了过来,两人借着微弱的光线,开始翻阅。

手抄本的内容主要是用拉丁文写成,夹杂着一些当时地方方言的注释,记录了大量中世纪关于神迹、异象、魔鬼显现的民间传说和教会内部的未解报告。大多荒诞不经,充斥着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快速浏览着,直到翻到接近后半部分的一页。

这一页的标题是“星辰隐没之日”。

记录者自称是法国南部某偏远修道院的一名匿名修士。他描述了一场发生在他年轻时所经历的、被当地教会高层极力掩盖的“神降”事件。文字因为激动或恐惧而显得有些凌乱和重复。

谜语大师缓缓将关键段落读出:“then, it was her day nht, the firant above, the stars were as if wiped away, all darkehe sun also lost its light, beeen heaven ah there was only boundless gloo……Not cloud nor ist, but fro the ground, fro the void, a vis, livg bck fog surged forth, shroudg all, dev sound……At that ti, there was an describable great sound, not thunder nor d, shakg the very soul, all who heard it had their ds shaken, as if fag the apocalypse……Afterwards, a light desded, yet not the holy radiance we know, its lor pale, ld, like the will-o-the-wispa tob, carryg a ajesty and aloofhat freezes flesh and blood and akes the soul treble……the people prostrated theselves, callg it God, buty heart there was only great fear……this was not the rciful tenance of God as rerdedour scriptures, this was... a Lord fro a fn nd, arrivg by traplg the stars……”

而一旁的林谈听到这一段段洋文却只是摇头:“亲爱的尼格玛先生,请讲中文……”

“彼时,非昼非夜,苍穹之上,众星如被抹去,尽数晦暗,太阳亦失其光,天地间唯有无边幽暗……非云非雾,乃自地底、自虚空涌出粘稠如活物的黑雾,遮蔽一切,吞噬声音……其时,有无法形容之巨声,非雷非风,震彻灵魂,凡闻者皆心智摇荡,如临末日……随后,有光降临,然非吾等所知之圣洁光辉,其色苍白、冰冷,如同墓穴中之磷火,携带着令人血肉冻结、灵魂战栗的威严与疏离……民众匍匐,称之为‘神’,然吾心中唯有大恐惧……此非吾等经卷所载之神之慈颜,此乃……异乡之君,踏碎星辰而至……”

“天无星辰,地涌黑雾……异乡之君,踏碎星辰而至……”林谈低声重复着这些关键词,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直窜头顶。这描述,与星神或古圣降临时的某些特征何其相似!那种对自然秩序的颠覆,那种令人心智崩溃的压迫感,那种与地球生命格格不入的“异质感”!

“不……不可能……”一旁读完这些内容的谜语大师反应更为剧烈,他猛地向后踉跄一步,撞在身后的书架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激起一片尘埃。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圆片眼镜后的双眼瞪得极大,瞳孔因极致的惊骇而收缩。他死死地盯着那几行文字,手指颤抖地指着它们。

“这……这不是隐喻!这不是异端幻想!”他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从容与戏谑,变得尖利而充满恐惧,“这是……目击记录!原始的、未被完全加工的目击记录!”

他猛地抓住林谈的手臂,力道大得惊人:“林!你明白吗?这描述……‘星辰被抹去’……那是高维存在介入,扭曲物理规则的直接体现!‘地涌黑雾’……是现实结构被撕裂,维度能量泄漏的征兆!那‘苍白、冰冷’的光,那令人‘血肉冻结、灵魂战栗’的威严……这根本不是圣经里那个创世、与人类立约的上帝该有的样子!这更像……更像是一个强大的、来自宇宙其他角落的、非本土的实体,以一种暴力而非神圣的方式,‘降临’到了这个世界!然后……然后它篡改了历史,覆盖了信仰,将自己塑造成了‘唯一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