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皇子的抉择(2 / 2)

在城中一处看似普通、实则被静谧气息笼罩的院落内,云茹与郑成功对坐于庭中石凳之上。

院中一株新生的梨花树在月光下散发着淡淡的辉光,那是云茹随手点化,用以净化空气、宁神静气。

郑成功为云茹斟上一杯清茶,动作恭敬。他回想起白日承天门外那场决定帝国未来走向的会见,以及随后听闻的朝堂决策,心中依旧波澜起伏。

“仙师,”他终是忍不住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

“今日陛下是否同意皇子随行,是否……也在仙师预料之中?”

云茹接过茶杯,指尖拂过温热的杯壁,目光悠然:

“崇祯是聪明人,只是以往困于局中。如今局已破,他若想为朱明留一线生机,乃至为华夏根基寻一稳妥之路,这是他唯一,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她顿了顿,看向郑成功:“你以为,我为何要提出此事?”

郑成功沉思片刻,道:

“晚辈浅见,仙师非为控制皇权,亦非单纯栽培太子。而是……而是欲在这旧秩序的核心,种下一颗能理解并适应新世的种子。

皇子未来若承大统,其见识与理念,将决定中原之地能否与四方行者和谐共济,能否真正融入这丰饶之道开拓出的新格局,而非与之对立,内耗元气。”

云茹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你看得很准。皇权若固守旧制,必成阻碍,乃至引发冲突。若其能蜕变,成为凝聚文明之心的象征,协调各方,则华夏可免内乱之虞,更能集力向外。皇子此行,便是这蜕变之始。”

她望向夜空中皎洁的明月,语气空灵:“此行入京,事了已然。你随我游历秦豫、荆襄,再观北直隶京华风物,所见所闻,根基已立。”

郑成功闻言,心神一凛,知道仙师此言必有深意,恭敬应道:“全赖仙师指引,晚辈获益良多。”

云茹目光落在他身上,平静说道:“观摹学习,至此足矣。纸上得来终觉浅,你之道,终需在万里波涛间印证。明日,待崇祯决断后,我们便启程,携那位可能同行的皇子,南下返回福建。”

返回福建!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又在情理之中,瞬间在郑成功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他强行压下几乎要脱口而出的惊呼,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是,仙师。晚辈……遵命。”

然而,内心的波澜却远非表面这般平静。返回福建,这意味着他的观察与学习阶段即将结束,真正属于自己的实践,就要在那片熟悉的蔚蓝疆域上拉开序幕!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几位已被仙师认可的“丰饶行者”。

洪承畴坐镇北方,手握兼具磅礴生机与雷霆的玄鹿,犁庭扫穴,经略苦寒,将昔日边患之地化为丰饶乐土,其势如北疆磐石,沉稳而不可撼动。

李自成挥师西向,驾驭凛冽霜雪与磅礴生机的白虎,锐意进取,志在万里,要将华夏文明之火种播撒于苍茫西域,其锋如出鞘利剑,狂放而势不可挡。

李定国翱翔南疆,凭借翱翔九霄、执掌岩土与磅礴生机的青鸾,抚平瘴疠,沟通诸邦,将在群山与雨林间开辟新的走廊,其姿如穿云之翼,沉毅而潜力无穷。

他们皆已获得了仙师赐下的丰饶伟力,以及与自身禀赋、使命相契合的丰饶神兽,在各自的道路上践行着“丰饶之道”,开创着不世功业。

那么我呢?郑成功的心头骤然灼热起来。我的道路在海上,我的“丰饶之路”又将如何体现?仙师又会赐予我怎样的力量,怎样的……伙伴?

是驾驭风浪,平息波涛?还是引动海流,滋养渔场?或是如青鸾般拥有翱翔之能,监察万里海疆?

一个模糊而宏大的构想在他脑海中越发清晰——不再仅仅是郑家船队的私兵与商路,而是一支以丰饶力量武装、以普惠共生为宗旨、能够连接东西、播撒文明与秩序的新时代海上力量!让华夏的旗帜,不仅飘扬在商船上,更成为和平、繁荣与希望的象征。

他对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这不仅是对权力和力量的渴望,更是对践行理想、开创局面的激情。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未来:在他的引领下,曾经纷争不断的海疆化为坦途,沿海百姓安居乐业,商船往来如织,文明交汇融合。

而他也将如同北方的玄鹿、西域的白虎、南疆的青鸾一般,拥有属于自己的、象征着海洋丰饶的伟力与神兽,成为这片蔚蓝海域真正的守护者与开拓者——东海之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