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局已定(2 / 2)

然而,还是有一些冥顽不灵者,在表面上的顺从之下,怨恨的暗流仍在涌动。在一些豪强势力根深蒂固的地区,如真定府部分县乡,清丈虽已经完成,但那些失去了大量隐匿田产和特权的旧式乡绅,内心充满了屈辱和怨毒。

他们不敢明着对抗朝廷和云茹,却开始转变策略。有的利用多年积累的财富和人脉,暗中开始囤积市面上的余粮,试图在将来操控粮价;

还有的则利用在宗族中的影响力,暗中散布流言蜚语,诸如“仙种虽好,吃多了恐伤元气”、“圣水治病,实乃透支寿命”等阴毒话语。

总理衙门的干员们忙于繁重的清丈和登记工作,对于这些细微而隐蔽的变化,一时难以察觉。

地方官场在这场变革中,也经历着剧烈的冲刷。

一批原本就有才干、却苦于无处施展的年轻官员或底层胥吏,抓住了机会。

他们积极配合清丈,大力推广良种,组织百姓兴修水利,政绩突出,迅速得到提拔重用,成为了推行新政的骨干力量。

某地一位姓张的知县,甚至因在推广新式农具和组织以工代赈修缮官道中表现卓越,被李文博直接点名嘉奖,奏报朝廷,前途无量。

然而,也有不少庸碌之辈,只是被动地随着大势浮沉。上级严令,便雷厉风行几日;遇到阻力,便又缩回头去,观望等待。他们内心充满焦虑,不知自己在这新世道中该如何立足。

更有甚者,个别与地方豪强勾结过深、自身也不干净的官吏,在清丈中惶惶不可终日。

某县一位户房书吏,因害怕以往协助乡绅隐匿田产的事情败露,竟在一个深夜卷铺盖潜逃,不知所踪。此事虽未掀起太大波澜,却也透露出旧秩序崩解时的混乱与余波。

北直隶大地,总体沐浴在希望之中。雨水丰饶众生,粮食危机解除;圣水普惠大众;清丈基本完成,社会秩序井然。

一场利用清丈罚没收入预期开展的大规模以工代赈工程——疏浚永定河、修建新官仓——即将启动。

云茹的身影偶尔掠过这片土地的上空。她看到了绿色的希望,看到了感恩的笑容,看到了吏员的忙碌,也看到了那些深宅之中隐藏的怨毒。

但这些,都只是庞大新生机体上的细微癣疥。大局已定,北直隶的变革已步入良性轨道,其自身的动能和朝廷的体系足以应对这些琐碎的矛盾,尚不需要她亲自出手干预。

观察至此,她觉得对此地的现状已有了足够的了解。

“北直隶根基已固,渐入常态。”她心中默念,“接下来,该去看看辽东了。洪承畴……不知他将那前线之地,经营得如何。”

心意既定,她便不再停留。自北直隶某处上空悄然升起,略一盘旋,径直向着东北方向,那片承载着帝国最大威胁与机遇的雄关之地,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