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在!”王承恩连忙上前,他的脸上同样激动得通红。
“传朕旨意:”崇祯沉声道,
“第一,将今日仙师临朝、点化瑞兽、赐福圣河之事,明发天下,使万民皆知天恩浩荡!”
“第二,着钦天监择吉日,朕将亲率百官,于承天门祭祀天地,叩谢仙师!”
“第三,命工部即刻于金水河畔合适之地,设立甘露亭,凿井引渠,派专人看守,日后每日定时开放,允百姓取用圣水,祛病强身,同沐天恩!”
“第四,宫内一应用度,再减三成!省下银钱,悉数用于推行新政、抚恤孤寡、兴修水利!”
一道道旨意发出,清晰而果断。群臣听得心潮澎湃,尤其是开放圣水与民同享的旨意,更是让他们看到了皇帝普惠众生的决心。
“陛下仁德!仙师慈悲!”群臣再次高呼。
旨意传下,自然有宦官飞快跑去办理。
崇祯看着依旧激动不已的群臣,又看了看天色,深吸一口气道:“今日之事,震动寰宇。众卿想必也心绪难平。且随朕……步行出宫,看看宫外景象,也让我大明子民,一睹天颜,同沾喜气。”
皇帝要步行出宫!这在平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此刻,却显得如此自然。
没有御辇,没有繁复的仪仗,崇祯皇帝率先迈开脚步,向着紫禁城外走去。文武百官连忙整理衣冠,怀着激动而又有些忐忑的心情,紧随其后。
当他们穿过一道道宫门,走过金水桥(桥下的蚣蝮石雕似乎更加活灵活现),逐渐靠近承天门时,震耳欲聋的声浪如同海啸般扑面而来!
承天门外,以及更远处的长安街、千步廊,早已被人潮淹没!无数京城百姓闻讯而来,黑压压地跪伏了一片,一直蔓延到视线尽头!人们脸上洋溢着极度狂热、激动与虔诚的表情,眼中含着热泪,奋力地向前张望。
“皇上万岁!仙师娘娘万岁!”
“神龙显灵!凤凰降世!大明万万年!” “天佑吾皇!天佑大明!”
欢呼声、叩拜声、祈祷声汇成一股巨大的、沸腾的声浪,直冲云霄!许多百姓手里还捧着香炉、瓜果,如同朝圣一般。
当他们看到皇帝竟然没有乘坐御辇,而是身着龙袍,亲自率领着文武百官步行而出时,人群的激动达到了顶点!
“皇上!皇上出来了!”
“皇上万岁!”
人们哭喊着,磕着头,仿佛看到了活着的神明。仙师点化神兽,皇帝步行出宫与民同乐,这简直是千古未有的盛世奇景!
崇祯看着眼前这万民跪拜、狂热欢呼的场面,心中也是激荡不已。他努力维持着帝王的威仪,缓缓抬起手,向着百姓们挥手致意。
这一举动,再次引来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官员们跟在皇帝身后,感受着这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们从未见过百姓对皇帝如此发自内心的拥戴。仙师带来的,不仅仅是力量,更是无与伦比的民心所向!
在承天门前短暂停留,接受万民朝拜后,崇祯并未久留。他知道此刻宫外需要的是安抚和引导,而非混乱。
他对顺天府尹吩咐道:“妥善引导百姓,维持秩序,不得发生踩踏。宣告朕的旨意,三日后,金水河畔甘露亭开放,百姓可有序取用圣水。”
“臣遵旨!”顺天府尹激动地领命。
随后,崇祯便在百官簇拥和侍卫护卫下,沿着清理出的通道,缓缓向皇宫返回。沿途,百姓的欢呼声依旧不绝于耳。
回到紫禁城内,关闭宫门,那震天的声浪仿佛被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但每个人心中那沸腾的热血和激荡的情绪,却久久无法平息。
崇祯站在金水桥上,看着河中流淌的、仿佛蕴含着星光的河水,对身边的周延儒、陈新甲等心腹重臣沉声道:
“仙师已为我等扫清迷雾,铺平道路,更赐下如此护国神力与万民福祉。若我等再不能将这新政推行到底,将这江山治理得海晏河清,朕,无颜面对仙师,尔等,亦无颜立于这朝堂之上!”
“臣等明白!”几位重臣齐声应道,神色无比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