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进一步计划(2 / 2)

“北援。”云茹言简意赅,“洪承畴新败,关防虚弱,建虏虎视。你亲自带队,押送这批物资和人员,前往山海关,交予洪承畴。告诉他,此乃助其稳固边防,护佑华夏生民,加快新政推行。关宁军需善用此批物资,加紧操练,加强防线。若有差池,我必亲至。”

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安立刻收敛心神,重重抱拳:“属下明白!必不辱命!”他虽然不太情愿把好东西给官军,但对云茹的命令绝对服从。

“去吧,即刻准备,与剿寨部队一同出发,你部径直北上。”

周安领命而去,脚步沉稳有力。

安排完北援之事,云茹的注意力投向了广袤的中原腹地。分散的的疥癣之疾由青曜军清扫,边关的防御也得到了加强,如今,是时候彻底解决盘踞在此的两大心腹之患了——李自成与张献忠。此二人虽同被视为流寇,但其秉性、行事风格乃至对天下的潜在影响,却截然不同,需区别对待。

对于李自成,其部众虽不乏破坏,然其“均田免赋”之口号亦吸引大量无地饥民,其势已成。观其行止,虽野心勃勃,却并非全然不可理喻的疯狂之徒,并且其口号与现代理念,有些相合之处。或可存一线招抚之机,将其纳入新世界的框架之下,化破坏之力为建设之用。此事的关节,在于必须让其认清现实,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主动臣服。

而对于张献忠则另当别论,其人性情暴烈,行事酷虐,麾下兵马所过之处往往玉石俱焚,劫掠破坏远多于建设安民,近乎沉溺于毁灭本身。此人及其核心党羽,已然成为荼毒地方的巨大顽疾,其存在本身便持续制造着苦难与混乱,与“丰饶”之道滋养万物、利他共生的核心准则尖锐对立。然天地尚且有好生之德,或可尝试以力规劝,导其向善,若能幡然醒悟、收敛暴行,或可予其一线生机,纳入监管教化之列。若其依旧冥顽不灵,罔顾生民,继续肆意妄为……则为苍生计,为天下计,亦只能施以雷霆,彻底根除,以绝后患。

她决定双管齐下:静待李自成的回应;同时,亲自去处理张献忠势力。

她再次闭上眼,意识沉入那浩瀚的心念之网。无数丰饶之力连成的丝线中,有一条格外清晰、坚韧,连接着远方——那是令使王瑾的所在。

此刻的王瑾,正在豫西一座刚被闯军占据不久的县城里。他凭借着“丰饶之力”救治伤患、范围催生粮食的能力,以及从容的气度,已然赢得了不少闯军士卒和城内百姓的信任与尊敬,甚至引起了李自成麾下一些头目的注意。

忽然,他正为一个老农调理身体的手微微一顿。云茹那空灵而威严的声音,直接在他心间响起:

“王瑾。”

王瑾立刻收敛心神,于心中恭敬回应:“属下在,请药师示下。”

“李自成部近日动向如何?”

“回药师,闯营近日较为平静,似在消化此前所得,补充粮草兵员。其对北京之事极为关注,多次派人打探,内部疑虑颇重。依属下观察,其虽惧药师之威,却亦存侥幸之心,野心未熄。”

“嗯。”云茹的回应听不出情绪,“告知李自成,七日之内,亲至伏牛山觐见。过时不至,视同决裂,后果自负。”

命令简洁直接,没有丝毫回旋余地。

王瑾心中一震,立刻应道:“属下遵命!必设法将讯息带到!”

心念联系中断。王瑾缓缓睁开眼,看着眼前惶恐又带着期盼的百姓,以及远处那些看似松散却暗藏悍勇的闯军士卒,轻轻叹了口气。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中原的天,就要彻底变了。他整理了一下衣袍,目光变得坚定,向着城中闯军主要将领驻扎的方向走去。如何见到李自成并传达这份近乎最后通牒的“邀请”,需要一些智慧和技巧。

静室内,云茹再次睁开眼,望向窗外无垠的天空。

棋子已经落下。北方的防线得到加强,内部的毒瘤即将被解决,而最大的流寇首领(李自成、张献忠),也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