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伯雅反秦(2 / 2)

孙传庭何尝不知此举之险?他比谁都清楚陕西的情况。这里土地兼并最为严重,宗室、勋贵、豪强势力盘根错节,又是流寇起家的源头,民变一触即发。如今再加上这三道催命符……但他没有选择。皇帝被逼下旨,他若阳奉阴违,且不说那远在北京的“天威”是否会降临,就是眼前这摇摇欲坠的局势,他也无法掌控。他必须借这“天威”,行雷霆手段!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孙传庭强行压下心中的无力感,展现出铁血督师的本色,“当前第一要务,是整军!稳定大局!”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几位将领:“即日起,各营严加操练,恢复旧制!缺额兵员,即刻招募流民青壮补充!粮饷……本督会设法筹措!但有怯战、懈怠、惑乱军心者,斩!”

“第二,严密监视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动向!尤其是李闯,绝不可使其窜入陕西!”

“第三,”他顿了顿,语气放缓,却更加沉重,“新政之事,关乎国本,亦关乎尔等身家性命。陛下旨意,必须执行。然,陕西频遭兵燹,民生凋敝,或可……暂缓清丈,先行摸底,待局势稍稳,再徐徐图之。然,废除贱籍一事,可即刻张榜公布,以示朝廷恩德。”

这是他苦思冥想后的折中之策。均田和削藩触动利益太大,只能暂时拖延,先以稳定和军务为重。而废除贱籍,能一定程度上收买底层人心,且阻力相对较小,可以作为突破口。

众将领和官员闻言,神色稍缓。只要不立刻动他们的田地爵禄,就还有转圜余地。至于废除贱籍,那不过是疥癣之疾,无关痛痒。

“末将遵命!”众人齐声应道,总算找回了一点主心骨。

孙传庭挥挥手,让他们立刻去执行。众人退下后,书房内只剩下他一人。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潼关萧瑟的景象,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

整军?谈何容易。惨败之后,军心涣散,粮饷匮乏。对付李自成?那厮如今得了伏牛山的好处,兵强马壮,更兼狡猾如狐。推行新政?简直是坐在火山口上。

而最让他心神不宁的,是脑海中不时闪过的画面——伏牛山那规划整齐、生机勃勃的农田,那些面色红润、眼神明亮的村民,那些纪律严明、装备奇特的士兵……以及那个青衣赤足,挥手间改天换地的身影。

那种力量,那种秩序……与他所效忠的、如今正在他手中艰难维持的这个腐朽、混乱、即将分崩离析的大明王朝,形成了太过鲜明的对比。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荒谬感包裹着他。他一生所学,一生所坚持的忠君报国、纲常伦理,在那股力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他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整顿防务,镇压流寇,甚至拖延新政……到底还有什么意义?是在延缓这个帝国的死亡,还是在为那个不可思议的存在……清扫障碍?

他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现在就像一艘破船上的船长,明知前方是深渊,却只能按照既定的航线,拼命地划下去,直到……船沉没的那一刻,或者,被那股无法抗拒的洪流,彻底吞没。

“唉……”一声长长的、充满了无尽迷茫的叹息,在空旷的书房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