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模拟与推演。集中全球计算资源,基于罗刹收集的新数据,对星门内部可能的空间结构、能量传导模式,以及尝试“基础能量引导”可能引发的各种后果,进行海量模拟推演。
第三阶段:接触论证。在前两个阶段取得充分成果后,再就是否、以及如何进行初步的能量接触实验进行投票表决。
任何行动,必须获得SJoc常任理事国(即拥有否决权的几个主要大国)一致同意,并需得到罗刹本人的确认。
决议传回“星海”总部,罗刹看着那份冗长而谨慎的文件,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他理解高层的谨慎,这庞大的决策机器能够以这样的效率运转,已经堪称奇迹。但他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束缚,仿佛被无数根线牵引着的木偶。
“你怎么想?”韩先生的声音从内部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们是对的,谨慎是必要的。”罗刹缓缓道,“但我能感觉到,星门……或者说它背后的‘协议’,并非充满恶意。它是一种冰冷的、按规则运行的工具。危险来自于我们的无知,而非工具本身。”
他顿了顿,目光透过观察窗,仿佛再次“看”向了那片遥远的幽蓝:“我会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但韩先生,我有一种预感……”
“什么预感?”
“星门的‘待命’状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罗刹的声音低沉下来,“‘观测者’建造它,总有目的。也许……它在等待的,不只是我们的‘坐标’。”
就在这时,罗刹意识中的星光烙印,再次传来一阵极其微弱、转瞬即逝的波动。这一次,不再是“低语”或信息流,更像是一种……遥远的共鸣?仿佛在无尽的深空彼岸,有什么东西,与这座星门,或者说与他身上的烙印,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呼应。
波动消失得极快,快到罗刹几乎以为是精神透支产生的幻觉。
但他知道,不是。
阈限之光已然亮起,而门的彼端,似乎也并非完全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