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1型”引发的风暴,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
发布会结束不到四小时,“巨人重工”与“阿尔法机械”联合发布的声明便已通过各大财经媒体传遍全球。声明措辞“严谨”而“忧虑”,声称“星海动力”展示的技术,在材料科学、能源核心及运动控制算法等多个关键领域,与它们“投入巨资研发数十年”的某些“前瞻性技术储备”存在“令人不安的相似性”,并“敦促相关各方秉持公平竞争原则,对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审慎评估”。
这顶“技术抄袭”的帽子扣得又狠又准,意图不言自明——利用自身在行业内的巨大影响力和长期以来建立的专利壁垒,在“开拓者1型”尚未大规模铺开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至少也要拖慢其步伐,为它们自己的研发争取时间。
几乎同时,几家与这两大巨头关系密切的国际行业标准组织,也宣布将“重新评估”工业外骨骼的相关技术标准,暗示可能引入新的、更严苛的测试规范。资本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一些原本对“星海”极感兴趣的境外投资机构开始态度暧昧,观望情绪浓厚。
一时间,阴云密布,无形的铁幕似乎正从四面八方合拢。
然而,面对这汹汹来势,“星海”内部的反应却出奇地镇定。
顶层会议室内,罗刹、苏晓、李钢以及新加入的法律顾问——一位曾在国际顶级律所处理过多起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资深律师,正在紧急磋商。
“对方的指控毫无依据,纯属恶意竞争。”法律顾问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我们的所有核心技术,均有完整的、独立的研发记录和专利布局。他们拿不出任何实质性证据。这种舆论施压,更多是心理战和市场干扰。”
“但他们确实影响了部分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心。”苏晓指出关键,“尤其是海外市场,很多客户对知识产权诉讼极为敏感。”
“怕个鸟!”李钢瓮声瓮气地说,“咱们的东西就是好!有本事让他们也造一个出来比比!玩这些阴的,算啥本事!”
罗刹没有说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他早已通过【商业决策预演】模拟过类似场景,对此并不意外。国际巨头们的反应,恰恰证明了“开拓者1型”的威胁有多大。
“我们的应对策略,要分几步走。”罗刹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决断力,“第一,法律层面,由我们的律师团队立刻起草一份措辞强硬的反驳声明,并保留追究对方诽谤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主动向国内和国际主要专利机构提交我们更详尽的技术白皮书和专利文件,堵死他们后续可能发起的专利诉讼漏洞。”
“第二,市场层面,苏晓,你亲自带队,启动国内重点客户的‘深度体验’计划。邀请他们到我们的秘密测试场,亲眼见证、亲手操作‘开拓者1型’。用绝对的实力,粉碎一切谣言。国内市场,必须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里。”
“第三,”罗刹目光转向李钢,“钢蛋,你配合苏晓,加快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线的建设进度。我们必须尽快降低对外部供应链,尤其是可能被影响的海外供应链的依赖。要做到即使外部全面封锁,我们也能保证最低限度的生产和迭代能力。”
“明白!”苏晓和李钢同时应道。
“另外,”罗刹看向苏晓,“联系韩先生那边。将他们提到的、关于某些境外势力试图干扰‘星芒’相关研究的情报,以适当的方式,透露给关注此事的相关部门。我们需要借助更高层的力量,来反制这种不正当的商业打压。”
借力打力,将商业竞争与国家安全、技术主权挂钩,这是破局的关键一步。韩先生背后的力量,此刻正是最好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