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平说:“我早就想砌院墙了,要等啥时候,就这么定了,过年买点猪肉吃,先把窝稳定了,以后就好过了。”
李守业拗不过她,抱怨道:“全村人都看咱家笑话,说我们供孩子念书把家底都掏空了,在人前都抬不起头。”
高秀平则斩钉截铁地回应:“我就是要他们看看,什么叫书中自有黄金屋!”
最终,他们卖掉年猪,有了这一次,高秀平一连四五年没有杀年猪,她把房子翻修一新,重新垒猪圈,搭羊圈,新开的荒地加了堤坝,打了水井。
风言风语刮来了:“高秀平这娘们,可真能折腾,孩子一年年盼着,她却连年猪都不杀。”
“这种女人野心大,不会过日子,瞎逞强!”
高秀平对这些风言风语置之不理,她也会适当调理孩子们的身体,用鸡蛋和羊奶为孩子们补充营养。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她忙累了就拿出书本跟孩子一起看书学习,后来孩子们一个个都上学了,她就让孩子们来教她,跟孩子一起学习。
那是一九七六年,“打倒四人帮”的喜报传遍大江南北,举国上下一片欢腾。高秀平比别人多了两份喜报,那是龙口小学对优秀学生的嘉奖。
校长张全基为了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敲锣打鼓把优秀学生的喜报送到每个孩子家,还特意准备大红花,给家长戴上大红花。
高秀平的两个孩子李建设和李建国都是优秀学生,她戴了两个大红花,乡亲们羡慕地打趣说:“秀平,你这可是双喜临门,光耀门楣啊!”
高秀平被大伙儿说得红了脸,却也笑得格外灿烂。她摸摸两个孩子的头,心里满是骄傲。自己的求学路九曲十八弯,好在孩子们争气,可以帮她实现梦想。
她凝视着孩子们喜报上工整的毛笔字,那鲜红的印章像一小团火苗,瞬间照亮了她因劳累而略显灰暗的心。
她眼前出现一片光明的前景,那是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此后,高秀平更有干劲了。她不仅继续把家里的农事操持得井井有条,还抽空做些裁缝活挣点零花钱,日子甜甜的。
这天,她送孩子们上学后,准备去地里除草,突然感觉心脏被揪了一下,然后跳得厉害:“不好,是不是母亲出事了?”
高秀平相信灵感,每次家里出大事,她都有预感。丈夫李守业刚要骑车出门上班,见她脸色苍白:“秀平,你怎么了?”
高秀平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李守业催促她:“那你赶紧换衣服,我带你一段路程,你回娘家看看去。”
路上,李守业告诉她:“其实,前几天我就想告诉你,你嫂子她……你哥没办法才告诉我的,我寻思,让你过几天再回一趟娘家,没想到……”
高秀平急了:“我嫂子怎么了?”
李守业顿了顿:“就是跟那个知青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听说还游街示众了。”
高秀平腾的一下从自行车上跳下来:“事闹得这么大,你都不告诉我,你怎么这么蔫吧?”
李守业叹了口气:“不是怕你去闹事吗,这也是你哥的意思,怕你去收拾你嫂子。”
高秀平等李守业调整好方向,又跳上自行车:“你不知道,我嫂子那人不会消停的,她被人整了,一定会找个出气筒,这个出气筒,不是孩子就是我娘,一定是她欺负我娘了。”
说着,高秀平朝李守业后背捶了两下:“不行,你今天不许上班,你把我送到娘家,你快点蹬车,快点啊!”
李守业知道,妻子一旦较上劲,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说不定岳母真的有事呢,陪她去看看吧,大舅哥在水库工地,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真有事儿了,确实挺难办。
高秀平的预感是正确的,真出事了,那是翻天覆地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