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新家(2 / 2)

李守业感到心里舒坦了,那个家还有牵挂,只是目前不适合他们夫妻生存。老队长说完,拉着李守业的手说:“走,跟我出去一趟。”

李守业迷迷糊糊跟着他出了门。来到村东头的一处老房子前,老队长停下脚步,只见几个村民正围在那里议论纷纷。

原来这房子的主人是下乡知青,父母在城里为他们安排了工作和房子,马上要搬走,正低价出售这处宅子。

老队长笑着对李守业说:“你们运气好,这房子价格便宜,位置也不错,你爹说凑点钱咬咬牙买下来,怎么说,李家是大户人家,怎么能让你们住碾屋呢。”

李守业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没想到爹娘心里早有打算。可是这钱还差得挺多。

这时,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个人,是傻老二的娘。昨晚傻老二自己回家,让她喜出望外。她从别人口中得知,是住在碾屋的高秀平夫妻把傻老二哄回家,心里非常感激。

她扯着嗓子说道:“我这有点钱,你们要是买房子不够,我借给你们用,就当是还你们昨晚安抚傻老二的情。”

李守业又惊又喜,忙不迭地道谢。虽然杯水车薪,但是这情义远比钱的意义大得多。

几经周折,高秀平一家住进属于自己的新房子,再也没有大家庭的吵闹和算计。高秀平把自己的缝纫机搬进新家,又开始做裁缝。

在大家庭的时候,她曾尝试做衣服赚点钱,由于人多东西多,家里乱做一锅粥,好几次把人家的衣服片整丢了,要不然就是缝纫机上堆满杂物,无处下手。

现在好了,没有人干扰她,她甚至把雷锋日记拿出来,边学边教孩子,她感觉生活对她来说,是崭新的开始。

高秀平的裁缝生意越来越好,来找她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多。她正在一点点挣钱,把买房子欠下的债务还上。

一天,村里突然来了一群人,是临县的,他们称是县集体服装厂的,说服装厂要扩大经营,想要找几位手艺好的裁缝充实力量,村委会推荐高秀平。

高秀平有些犹豫,自己在家做裁缝虽然收入不算多,但自由自在,能抽空干点农活,也能照顾孩子。如果去了服装厂,就会有诸多限制。

李守业看出了她的顾虑,鼓励道:“秀平,这是个好机会,去服装厂能有更稳定的收入,还能学到新的技术,以后咱们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高秀平听了丈夫的话,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她和服装厂老板交谈后,了解到工作环境和待遇都还不错,便决定去试一试。

可是,当她决定要去服装厂的时候,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旅途遥远,不能天天回家,孩子怎么办?李守业在公社上班,也照顾不了孩子。

让婆婆照顾孩子倒是可以,但是公公身体不好。况且,不想让孩子回到那个大家庭里,她心里有个阴影。

最终她放弃了这次机会,准备在家里一边干地里的活,一边做裁缝,顺便养点家禽。

新房子有个绝好的优势,就是水源充足,而且,房子在屯子的最东头,房前屋后有很多荒地,如果能开垦出来,那就可以种很多庄稼。

高秀平说干就干,夫妻俩利用闲暇时间,开始一点点地开垦荒地。他们翻土、施肥,撒下了各种蔬菜种子,还种了许多果树。

没过多久,荒地上渐渐长出了嫩绿的蔬菜苗。高秀平看着这些生机勃勃的菜苗,心里充满了希望。

哪曾想,新开垦的土地还没有收成,就有人举报,说是集体土地,严禁私占。村上的会计带人过来丈量。

高秀平心里一紧,忙上前解释:“同志,我们就是想着这地荒着也是荒着,就想种点东西改善下生活,没想着私占啊。”

会计面无表情地说:“不管怎样,这是集体土地,私自开垦就是违规。”

高秀平望着地里新长出的菜苗,正在琢磨用什么办法应对。

就在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人,竟是老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