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吉梁想留他喝酒:“要不吃过午饭再回去吧?我们中午跟金凯姐夫一起喝酒。”
娄翰林说:“不喝不喝,一喝就多,还是尽快回去,我们的老丈人该着急了,你明天才回去,可我跟你不一样。”
他喊住大辉和二辉,可是两个孩子没玩够,不想回去,吴月好说歹说就是不听。娄翰林憋着性子,寻思这大过年的,总不能揍他们吧?
正在娄翰林无奈之际,王金凯有了主意,他看大辉和二辉愿意跟儿子玉胜一起玩,就喊来玉胜:“走,玉胜,带弟弟们去你金庚叔叔家拜年去,我们在路上边走边放小鞭。”
王金庚是王金凯本家堂弟,在供销社当经理,住在吴国富一个屯子,王金凯去他家正好与娄翰林同路。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自行车,过年的时候拖老婆带孩子的,自行车不够用,就基本上靠十一号车慢慢丈量,正好带孩子们跑一跑,权当锻炼身体。
曲桂娥听说王金凯也回去:“金凯,怎么你也要走,中午在这吃了饭再走,大过年的,哪有不留下吃饭的。”
王金凯笑着说:“小姨,我们过来看看您挺好,就放心了,趁着拜年的机会走走,顺便聊聊工作方面的事情,多交流交流,平时忙,很少在一起坐坐。”
曲桂娥寻思也对,过年真的是访亲会友的好机会,她见挽留不住,便说:“那行,你们路上小心着点。一起走还是个伴。”
娄翰林和王金凯两人谢过,开始招呼自家老婆孩子准备出发。大辉、二辉听到要去金庚叔叔家,还能在路上放小鞭,这才不闹着要玩了,乖乖跟着大人。
玉胜很会哄弟弟,把小老二管得服服帖帖,叫干啥就干啥,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二小子是女孩呢。
曲桂娥亲昵地逗他:“二小子,你是丫头吧?可真听话。”
宋美贵笑着说:“他呀,在外面装样子,回到家就开作。”
曲桂娥摸了摸他的头:“小孩子都这样。”
一家人把客人送到门口,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曲桂娥转身回屋。
刚迈进门槛,就听到一阵清脆得有些突兀的自行车铃声。原来是村里的邮递员,他给曲桂娥送来了一封信。
曲桂娥有些疑惑,这大过年的会是谁来信。拆开一看,竟是远在部队当兵的继子刘佳玉。
佳玉信里诉说着对家人的思念,因部队有纪律不能回家过年的愧疚,还说自己在那边一切都好,让家里人勿念。
曲桂娥眼眶微微泛红,把信贴在胸口,心中满是对儿子的牵挂。尽管不是亲生的,但是她早已经把佳玉当成自己的孩子,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都上心。
佳玉信中还说:“娘,部队里啥都不缺,我每月军贴发下来就给你寄回去了,军贴不多,你别不舍得花,你想买啥就买啥。”
曲桂娥盯着军贴几个字,心里满是疑惑,军贴?
她下意识攥紧了胸口,仿佛那薄薄的纸页有千斤重,目光一遍遍扫过那行字,窗棂透进来的光柱里,细微的尘埃都在不安地舞动。
刚去部队的时候,他往家里寄过照片和信,后来也寄过几封信,开始的时候确实说过要把军贴寄到家里。这孩子孝顺,对曲桂娥这个继母堪比亲娘。
一晃三年过去了,可是,军贴在哪里?曲桂娥连影子都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