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萱正准备离开食堂,手机亮起:“紧急现场会议,马上就位。”
周遭的喧嚣似乎与他们无关。邻桌关于周末去哪玩的闲聊、食堂阿姨推着餐车回收碗盘的叮当声,都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他们的时空被压缩在眼前的屏幕、数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里。
食物沦为燃料,没人优雅地品尝。叉子精准地叉起最大块能一口吞下的食物,勺子快速舀起拌着汤汁的米饭送入口中,咀嚼更像是机械运动,只为补充能量,眼睛始终黏在发光的屏幕上。咖啡杯被频繁拿起放下,杯沿沾着来不及擦掉的奶泡。
术语和手势齐飞:“dAU(日活)”、“pV(页面访问量)”、“漏斗转化”、“并发瓶颈”、“灰度发布”、“回滚”、“热修复”、“埋点异常”… 这些词像子弹一样在餐桌上空穿梭。伴随着的还有快速点击屏幕的声音、敲击笔记本触摸板的声音,以及因为激动或焦虑而挥舞的手势——差点打翻旁边的汤碗。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食物香气、咖啡因和高度紧张的独特气味。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十万火急”,眉头紧锁,语速飞快。一次短暂的沉默,往往是有人在飞速打字回复消息,或者盯着某个图表陷入沉思,下一秒可能又是一轮新的“炮火”。
高老太太看着这一切,只觉得格格不入。她慢条斯理地喝着汤,看着萱萱也时不时瞄一眼手机,忍不住念叨:“萱啊,吃饭就吃饭,看那玩意儿干啥?伤眼睛!跟奶奶说说话。”
她絮絮叨叨地讲起老家邻居的琐事,菜市场的物价,虽然萱萱听得心不在焉,不时“嗯嗯”应着,但高老太太的絮叨和桌上保温饭盒里剩下的豆包,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在这个高速运转的“作战室”里,为萱萱暂时隔开了一小块属于“家”的、缓慢而温暖的时空。
就在这时,高老太太的汤碗突然被一个激动挥手的同事碰倒,热汤溅到了高老太太的手上。“哎呀!”高老太太轻呼一声,手被烫得通红。萱萱立刻放下手机,紧张地握住高老太太的手查看,眼神里满是心疼和愧疚。周围的同事也都停下了手头的事,纷纷投来关切的目光。那个不小心碰倒汤碗的同事更是满脸歉意,不停地说着对不起。萱萱一边安慰高老太太,一边让同事帮忙拿烫伤药。高老太太却反过来安慰萱萱:“没事没事,不疼,别耽误你们工作。”
本来已经絮叨累了的高老太太,被迫再一次启动絮叨模式,她的絮叨像老式挂松的钟摆,在数字时代的飓风里固执地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当食堂墙壁上的电子挂钟走过三个刻度,小雅猛地合上笔记本盖子,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吸引了短暂的目光。“行了!方案定了!张工接口文档下午两点前必须更新!阿哲权重回滚实验立刻跑!小宇那个适配问题优先级提到最高,今天必须修复上线!散会…哦不,吃饭!”她终于有空拿起那杯早已半凉的咖啡,狠狠灌了一大口,然后看着盘中几乎没怎么动的意面,叹了口气,开始风卷残云。
另外三人也如释重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任务已下达的紧绷状态暂时松弛了一瞬。食堂的喧嚣声浪重新涌入他们的耳朵,但每个人都知道,下午的代码战场,已经在这餐桌上提前打响了预备役。餐盘迅速见底,咖啡杯被一饮而尽,四人几乎同时起身,步履匆匆地汇入端着空盘流向回收处的人流,留下桌上几滴酱汁、几粒米饭和一张被薯条油浸湿了一角的A\/b测试报告,诉说着这场“数据佐餐”的争分夺秒。
高老太太看着那桌瞬间清空、只剩狼藉的座位,又看看自己面前还没喝完的半碗汤,再次摇头:“唉,造孽啊,吃个饭跟上刑似的。” 她仔细地把保温饭盒盖好,塞进萱萱的包里,“豆包带回去,晚上饿了垫垫。工作再忙也得顾着身子骨,听见没?” 她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心疼和不容置疑的叮嘱。
萱萱心里一暖,用力点点头:“知道了,奶奶。您放心吧。”
看着奶奶和妈妈关切的眼神,萱萱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疲惫和刚刚目睹同事“战斗”的紧张感。她起身,准备带奶奶和妈妈离开这个“战场”,也准备回到属于自己的工位,投入下午的“战斗”。只是此刻,她的胃里不仅有食堂的饭菜,还有奶奶带来的、带着体温的枣泥豆包,和那份沉甸甸的、或许无法完全理解她所处世界、却始终用最朴素方式爱着她的隔代亲情。
就在萱萱准备带着奶奶和妈妈走出食堂时,手机又急促地响了起来。她眉头一紧,心里暗叫不好。接起电话,对面传来焦急的声音:“萱萱,服务器突发故障,主从数据库同步异常,你赶紧回来处理!”
萱萱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看着奶奶和妈妈满是担忧的眼神,她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开口。“萱啊,工作重要,你去忙吧,奶奶和你妈能自己回去。”
高老太太拍了拍萱萱的手,眼神里满是理解。萱萱眼眶一热,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朝办公室飞奔而去。一路上,她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些复杂的数据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等她赶到办公室,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数据拯救战正式打响,键盘敲击声、指令发布声交织在一起,而那枣泥豆包的温暖和奶奶的叮嘱,成了她在这场紧张战斗中最坚实的后盾。
当夜幕降下,整层楼只剩下萱萱工位的台灯还亮着。孙圆看见女儿从抽屉深处取出那盒胃药,却发现药片早已过期,标签日期停在萱萱入职第一天。
孙圆心疼不已,轻轻走过去,将手里温热的小米粥放在桌上。“萱萱,先喝口粥,别饿坏了胃。”
萱萱抬起满是疲惫的双眼,看到妈妈,眼眶又红了。“妈,我没事,数据还没完全恢复,我得赶紧弄好。”
孙圆坐在旁边,看着女儿专注又拼命的模样,忍不住说:“工作是做不完的,身体才是本钱。你看你,忙起来连饭都不好好吃,这胃怎么受得了。”萱萱嘴上应着,手却没停下敲键盘的动作。
孙圆无奈地叹了口气,起身去给萱萱接了杯热水。在妈妈的坚持下,萱萱终于停下手中的活。高老太太急忙打开随身带的大兜子掏出保温饭盒,她打开保温饭盒的架势,活像特工在拆解炸弹,每层包裹都透着庄严仪式感。保温饭盒解开时,腾起的热气在空调冷气中扭曲成故乡炊烟的形状。孙圆麻溜拿出盒子里的小米粥和菜,她递小米粥的姿势活像给少林寺武僧送斋饭的虔诚信徒。
萱萱看到这热气腾腾的饭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接过小米粥,恭敬不如从命,喝了几口粥,胃里渐渐暖了起来。此时,数据恢复也有了进展,萱萱重新投入工作。当最后一条数据成功恢复,她长舒一口气。
此刻孙圆才明白,女儿精心构建的数字堡垒里,最先进的智能设备无法治愈最古老的乡愁,那些被称作“职业素养”的从容面具下,藏着的永远是会为枣泥豆包掉眼泪的小女孩。
办公室突然全黑,应急灯亮起的瞬间,三个世代的女人在玻璃幕墙的倒影里终于重合成一模一样的轮廓,而窗外北京城永不熄灭的霓虹,此刻也不过是放大了千万倍的灯泡,那是老家那盏等归人的感应门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