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未知何处是彼岸 > 第102章 风帆(二)

第102章 风帆(二)(1 / 2)

高秀平信心满满地重新开始制作帆蓬,这是为互助组最大的一艘渔船“海龙号”制作主帆。材料是托人从县城好不容易弄来的加厚防水帆布,坚韧异常。前期裁剪和帆边埋缝在“铁腿阿绣”的轰鸣声中还算顺利。然而,到了最关键也是最考验力量的环节——安装和固定帆骨时,巨大的困难出现了。

“铁腿阿绣”罢工:帆骨通常是坚韧的竹条或硬木条,需要被严丝合缝地包裹、缝合在帆布的特定通道帆骨袋里,以确保帆面能绷紧吃风。当高秀平尝试用“铁腿阿绣”缝合包裹帆骨的厚重帆布层时,机器发出了可怕的呻吟。针尖在碰到坚硬的帆骨边缘时,“嘣”地一声脆响,断了!换上更粗的针,勉强缝了几针,要么是针被别弯,要么是线被硬生生崩断。巨大的摩擦力和硬度让“铁腿阿绣”的假肢都在颤抖,仿佛随时要散架。机器“咔哒咔哒”地卡死,冒出一股焦糊味。

高秀平不慌不忙,仔细检查后,发现是一个小零件出了问题。她迅速从工具箱里找出备用零件更换,很快,铁腿阿绣又“哒哒哒”地响了起来。这一次,高秀平操作“铁腿阿绣”时,机器虽仍吃力,但能正常运转了,比手工缝线快多了。有了现代武器,高秀平如虎添翼。

可是,村里的恶霸李三带着一群人闯了进来,他们眼红互助组的发展,想从中分一杯羹。李三蛮横地要求高秀平把做好的帆蓬低价卖给他们,不然就砸了这“铁腿阿绣”。高秀平怒目而视,坚决不肯妥协。她知道这帆蓬对“海龙号”有多重要,对互助组的发展有多关键。李三见威胁不成,便伸手去抢帆蓬。高秀平眼疾手快,挡在帆蓬前,与李三等人对峙起来。这时,互助组的其他成员听到动静纷纷赶来,将高秀平和帆蓬护在身后。李三见势不妙,放了几句狠话后便灰溜溜地走了。高秀平长舒一口气,继续投入到帆蓬的制作工作中。她知道,接下来的路或许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她有信心和互助组的成员们一起,克服一切困难,让“海龙号”顺利出海。

由于李三的搅和,高秀平制作帆蓬的情绪不稳定,恰在这时,铁腿阿绣也闹脾气,遇到帆骨的裤筒处,就走不动了。那些质疑的声音又来了,高秀平不死心,她冷静下来,决定回归郑三爷教的纯手工。她拿出那根粗如筷子的缝帆针和坚韧的麻线。然而,加厚帆布本身已经极难穿透,再加上里面坚硬的帆骨阻碍,针尖几乎无法精准刺入需要的位置。她用尽全力,手被顶得生疼,虎口磨破,血丝染红了麻线,一上午也只歪歪扭扭地固定了不到半尺长的一小段。而整条帆骨足有近两丈长!这样下去,不仅效率极低,质量也无法保证,受力不均的帆骨在强风下极易折断或撕裂帆布,后果不堪设想。

渔汛期临近,“海龙号”的船长高永纯天天来问进度,眼神里的期待像火一样灼烧着。

高秀平看着眼前停滞的工程,听着“铁腿阿绣”瘫痪的呻吟,感受着手臂的酸痛和指尖的刺痛,高秀平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挫败。她蹲在巨大的帆布和僵硬的帆骨旁,眼泪无声地掉了下来。难道郑三爷的手艺真的无法用“新方法”实现?难道自己改良的想法是错的?这面承载着众人希望的帆,难道要夭折在帆骨这一关?

这时候,之前对高秀平持怀疑态度的人又煽风点火:“看吧,我就说她不行,帆哪是那么好做的,还想用缝纫机,这下好了,机器也坏了,帆也做不下去了。”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高秀平心上。

高秀平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她想起郑三爷教她的每一个细节。不善于表达的郑三爷没能给到她具体的方案,却把每一个细节都演示给她看。高秀平记得郑三爷曾无意地拿起一个破旧的陶罐,里面是他熬制的、用于增加帆布韧性的滚烫的桐油和鱼油混合物。他慢悠悠地给一块边角料刷油,油滴在烧着炭火的小炉子上,发出的声响,腾起一阵带着腥味的青烟。那滚烫的油和升腾的烟,让高秀平脑海中突然闪过铁匠打铁的场景——烧红的铁放进冷水里,会让铁变得更硬!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帆骨本身能不能也一下?不是为了变硬,而是为了在缝合点变得一点?

高秀平立刻让大家把帆骨先取出来,用热水浸泡使其变软。接着,她在帆布上预先缝好一些加固条。等帆骨晾干后,再重新安装。她精准地在帆骨需要被缝合包裹的特定位置,用大锅烧水,帆骨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的高温让坚硬的竹条表层瞬间轻微软化。同时,她准备了浸透桐油的厚布条。

在烘烤软化后的帆骨位置,高秀平迅速将浸透桐油的厚布条紧紧缠绕上去,相当于给硬骨头穿了层。滚烫的油迅速冷却,将布条牢牢粘合在帆骨上,并渗入被烘烤软化的表层。这层极大地填充了帆骨与帆布之间的坚硬棱角,提供了一个缓冲层,并且油布本身也有一定的韧性和润滑性。

高秀平深吸一口气,再次启动铁腿阿绣。这一次,当针尖穿透帆布,接触到的不再是坚硬锐利的帆骨边缘,而是那层被油浸透、相对柔软的布质。阻力大大减小!虽然依然需要比普通缝纫更大的力量,但针不再轻易折断或弯曲,线也不再崩断。铁腿阿绣虽然依旧发出吃力的声,但假肢稳定地运转起来,针脚开始均匀地向前推进!高秀平全神贯注,汗水浸透了衣衫,但脸上重新焕发出光彩。

高秀平成功地将郑三爷传统工艺中对桐油材料高温处理的特性与缝纫机的效率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了传统手工和现代机器单独都无法完美克服的难题。这标志着她真正走出了自己的路,不再仅仅是模仿者。

然而,就在帆蓬快要完成时,突然狂风大作,眼看就要把帆布吹跑。众人急忙上前去压,高秀平更是死死地抓住帆布边缘。狂风过后,大家发现帆布有些褶皱,影响了帆蓬的平整度。高秀平皱了皱眉,思考片刻后,决定重新裁剪一部分帆布进行修补。她凭借着在郑三爷那里学到的技艺,小心地调整着。在高秀平的带领下,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高秀平的手被烫了几个小泡,但这些伤痕成为了她突破技术壁垒、获得真正成长的勋章。

大家齐心协力,帆蓬终于顺利完成。海龙号扬起崭新的帆出海,在海上乘风破浪。高秀平望着远去的船,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当这面洁白、结实的帆蓬在阳光下展开时,所有人都惊叹不已。互助组的渔船装上了新帆,在海上一试,航速明显加快,转向也更加灵活。老渔民们看着新帆,竖起大拇指:这帆做得真好,有了它,咱们捕鱼肯定更顺!高秀平看着自己的成果,心中满是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