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治疗(1 / 2)

公孙沐巍听完顾听晚的阐述,眼中精光一闪,猛地一拍大腿,语气带着豁然开朗的兴奋,“好!”

“‘引导疏通’代替‘强行激发’,‘针药导引,理疗协同’!听晚,你这思路太对了!”

公孙沐巍激动的拍了拍顾听晚的肩膀,“这就像给快要熄灭的火堆不仅要扇风,还得慢慢添柴,同时把堵塞的烟道给通开!”

“没错,就这么办!”

公孙沐巍的肯定仿佛在房间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一位资深的神经内科教授眉头紧锁,扶了扶眼镜,“公孙先生,我敬重您的医术,但顾小姐的方案听起来固然新颖,可其中变量太多。”

“金针手法、药物选择、仪器参数,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更何况,主针者若对这套改良针法理解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让一个年轻人来主导,风险是否太大了?”

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中医也沉吟道:“沐巍兄,兹事体大。是否再斟酌一番?或许我们合力,以稳妥为先……”

保守派的专家们纷纷点头附和,但也有人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一位较年轻的西医专家摸着下巴,眼中闪着光,“我倒觉得顾小姐的想法很有启发性。”

“我们之前是不是太拘泥于各自领域的‘标准方案’了?这种打破常规的‘组合拳’,或许正是破解这种怪症的关键。”

另一位一直沉默的医疗设备专家也开口,“从生物工程学角度看,靶向给药配合物理能量导入,确实能增强局部药效和刺激深度,理论上是可行的。”

周部长听着专家们的争论,目光再次落到顾听晚身上。

这个女孩,在如此重压之下,眼神依旧清澈坚定,逻辑清晰,更难得的是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

他又看向公孙沐巍,这位国手脸上是毫不掩饰的信任和推崇。

“顾小姐,”周部长声音低沉,带着最后的确认,“你提出的方案,有几分把握?我们需要听最真实的判断。”

顾听晚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周部长,任何治疗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我可以保证,这是目前综合考量下,对老先生身体损伤最小、潜在收益最高的方案。”

“我对改良后的针路和协同治疗流程有充分的认知和准备。若因顾虑风险而放弃可能的机会,才是对生命最大的不负责。”

她的话语坦诚而有力,带着一种基于实力的自信。

周部长与身旁的家人快速交换了眼神,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断。

他深吸一口气,重重说道:“好!我们同意!就按顾小姐的方案执行!一切,就拜托您和公孙先生了!”

时间紧迫,周老先生的病一日也拖不得。

经过了一整天的开会讨论,以公孙沐巍和顾听晚为首的医疗专家团队终于确定了最终的完整治疗方案。

翌日清晨,一众专家围在周老先生的病床前,准备开始正式的治疗,由公孙沐巍亲自施针。

他凝神静气,手捻金针,准确刺入周老先生胸前大穴。

然而,仅仅三针下去,公孙沐巍的额角已见冷汗,手臂微不可察地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