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能量脉络适配论(1 / 2)

风炎狼的顺利晋升与自身“风火燃魂诀”的初见成效,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座灯塔,为林渊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他不再满足于凭借真视之瞳的直觉和系统辅助进行“经验性”合成,而是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重新审视“血脉融合”的本质。

静室内,万兽图谱铺陈在地,旁边堆积的不再是杂乱的兽皮卷,而是林渊亲手绘制的一张张能量脉络解析图,以及写满了推演过程与疑问的笔记。他的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 从现象到本质的探求

他首先选取了数个成功和失败的合成案例进行复盘分析。为何风狼与炎雀羽毛能够相对稳定地融合成风炎狼?为何暗影猫妖指骨与幻音蝠翼膜能结合出幻影龙猫?而某些看似属性相近的材料组合,却会导致剧烈的能量冲突乃至崩解?

真视之瞳被他运用到了极致。他不再仅仅观察能量的强弱与属性,而是深入剖析每一种材料、每一只御兽体内,那构成其能量运转基石的、独一无二的 “能量脉络”——如同人体的经脉,却更加复杂,承载着不同属性的能量流转与转化规律。

他发现,成功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属性叠加或强弱互补。其核心在于,两种或多种血脉的能量脉络,在关键节点上存在某种结构上的互补、谐振或可衔接性。

例如,风狼的“风行脉络”主敏捷、加速,其几个关键能量节点呈流线型分布;而炎雀羽毛中蕴含的“雀炎脉络”主爆发、燃烧,其节点则更为密集且充满张力。在风炎狼的合成中,这两种脉络并非粗暴地连接,而是在林渊的引导下,找到了几个可以相互嵌入、形成新的、更高效能量回路的节点,使得风能助火势,火能借风威,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反之,失败的案例,往往是因为核心脉络在关键节点上存在无法调和的冲突或排斥,强行融合只会导致能量通道堵塞或断裂。

二、 “能量脉络适配性”假说的提出

基于大量的观察、分析与归纳,林渊在他的研究笔记上,郑重地写下了全新的理论核心:

【能量脉络适配性假说】

血脉融合的成功率与效果,并非单纯取决于血脉品质与属性生克,更取决于其核心能量脉络在微观结构上的‘适配度’。高适配度的脉络组合,能在融合点形成稳定、高效的新能量回路,激发潜能,甚至衍生新特性;低适配度则导致能量冲突、脉络损毁。融合之术的精髓,在于寻找、判断并引导这种‘适配’。”

这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框架。它将融合从一门“艺术”或“手艺”,向着一门可以研究、可以推演的“科学”迈进了一大步。

三、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