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沉静中的破译与知识瀚海
地脉殿堂的喧嚣与贪婪被厚重的岩层隔绝,仿佛另一个世界的光景。林家队伍在【泰坦之影】那无可撼动的护卫下,于迷宫般的通道中穿行了约莫半个时辰,终于寻得一处天然避风港——一个入口隐蔽、内部却颇为宽敞干燥的石窟。石窟穹顶垂落着些许散发着微弱荧光的苔藓,提供了些许照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矿物混合的沉静气息。
“就在此休整,处理伤势,恢复体力。”林天声音沉稳,迅速安排人手布防、警戒。队员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稍弛,一时间,石窟内只剩下略显粗重的喘息声、处理伤口时的细微声响,以及御兽们疲惫却依旧警惕的低鸣。
林渊选择了一处最内侧、倚靠石壁的位置盘膝坐下。他脸色苍白如纸,太阳穴两侧如同有细针持续穿刺,那是精神力严重透支的后遗症。然而,与肉体的疲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那双灼灼发亮的眼眸。那面古老石碑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的冲击,更是一种灵魂层面的触动与召唤,让他根本无法安然入眠或单纯恢复。
“天哥,我需要绝对安静,尝试理解石碑所得。”林渊对走过来的林天说道,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林天看着林渊眼中那几乎要溢出的求知烈焰,重重点头:“交给我。洞口有【泰坦之影】,内有我们,便是只虫子也休想飞进来打扰你。”他挥手示意,让队员们将警戒圈再度外扩,留给林渊一个绝对不受干扰的空间。
林渊感激地看了林天一眼,随即缓缓阖上双目。他没有急于运转功法恢复精神力——那如同干涸河床的精神海洋需要缓慢滋养,急不得。而是将全部意识沉入识海深处,如同一个虔诚的学者,开始小心翼翼地翻阅、梳理那篇名为【物质与能量基源构造法】的古老篇章。
主动的复习与理解,远比被动的接收更为深刻。浩瀚的知识不再是无序的洪流,而是化作了有条不紊的信息画卷,在他意识中徐徐展开:
《万物解析篇》 开宗明义,强调精神力需如丝如缕,渗透万物表象,直达其能量核心与物质微构。不仅要“看见”能量流动的“河流”(回路),更要洞察构成“河床”的每一粒“沙石”(微观结构)。这并非简单的感知,而是一种深入的“理解”。林渊恍然,自己的【真视之瞳】之所以能看穿能量兼容与结构稳定,正是因为它本能地执行了“解析”的第一步,只是过去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未能将这种天赋系统化、理论化。
《基源塑形篇》 则如同一位严苛的工匠大师,传授着如何以精神为锤,以特定频率的能量为砧,巧妙地“敲打”物质,使其从稳固的“成品”状态,暂时回归到一种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待塑造”的“基源”状态。这其中涉及的精神力微操精度,以及对不同物质“共振频率”的把握,要求极高,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物质结构彻底崩溃,而非可控塑形。
《能量引导与融合篇》 堪称一部能量关系的“百科全书”。它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属性生克,而是深入探讨了能量粒子间的吸引、排斥、谐振、湮灭、共生等复杂现象,并提供了数十种基础的能量循环模型与融合引导术。林渊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以往许多凭借直觉和运气完成的能量操作,此刻都有了清晰的理论坐标。例如,为何闪光鼠合成时需以雷系晶核为主导引导风、光能量?正是因为雷能量在某些特定频率下,对风、光粒子具有天然的“极化”与“牵引”效应,能有效降低融合壁垒。
《生命印记调和篇(入门)》 依旧笼罩着神秘面纱,但其指出的方向已让林渊心神震撼。它将生命最本源的那一点灵光称之为“印记”,认为即使是死亡的材料,若蕴含足够强的生灵残留,其印记碎片亦会影响合成。调和并非抹杀个性,而是寻找印记之间的“共鸣点”或“互补性”,引导它们形成一个新的、稳定的“印记聚合体”。这解释了为何成功的合成兽不仅拥有力量,更会诞生独特的性情与对合成师超乎寻常的依赖——那是印记调和后产生的新生羁绊。
《稳定构型推演法》 则提供了一座通往成功的“虚拟实验室”。这是一种极其高效的精神冥想法,能在意识空间内,基于前四篇的知识,构建虚拟材料与能量环境,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模拟合成。这不仅能提前暴露能量冲突点、结构缺陷,更能通过无数次的迭代,寻找到那个能量最均衡、结构最稳定、潜力最大的“最优构型”。这无疑将极大降低实际合成的失败率与资源浪费。
“系统、严谨、直指本源……这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造物主殿堂的大门!”林渊内心澎湃不已。这传承不仅验证了他过去的摸索,更将一片广阔无垠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图景,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
然而,在这系统性的知识瀚海之下,林渊敏锐地察觉到,还有一些更加隐晦、更加零碎、仿佛被岁月磨损了大部分信息的古老碎片,如同沉船宝藏般散落在传承意识的底层。它们不似法门那般条理清晰,更像是一些断壁残垣上的刻痕,记录着被遗忘的历史、惊世的猜想与文明的悲歌。一股强烈的直觉驱使着他,将注意力投向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碎片。
第二节:真视之瞳与血脉真相的碎片
林渊凝聚起残存的精神力,如同点亮一盏风中的残烛,小心翼翼地探向那些古老的意识碎片。
刹那间,更为苍凉、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映入他“意识之眼”的,是无数扭曲、怪异、充满原始力量的象形文字,以及一些由简单线条勾勒,却仿佛蕴含着星辰运转、生命诞生至理的能量脉络图谱。这些文字与图谱的古老程度,远超记载【基源构造法】的文字,其本身似乎就承载着某种规则的力量。
正常而言,面对这等早已失传的古老秘文,纵是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亦只能望洋兴叹。但就在林渊全神贯注试图理解时,他那沉寂的【真视之瞳】,竟自发地、微不可查地颤动了一下!
并非用于观测外界,而是将那份“窥破虚妄,直见真实”的特质,向内投射,作用于这些意识层面的古老烙印之上!
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在【真视之瞳】的独特视角下,那些死寂的文字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它们的笔画不再是固定的符号,而是化为了流动的能量轨迹,演化出种种异象:
一个形似藤蔓纠缠、血脉蜿蜒的字符,在他“眼前”竟然分解、重组,幻化出双螺旋结构不断旋转、缠绕的动态影像!
一个代表着“根源”与“起始”的复杂文字,其内部结构层层展开,勾勒出一幅巨大无比、枝杈蔓延的生命谱系图,无数光点在其上明灭,代表着不同的物种源头与分支!
而那些抽象的能量图谱,线条与光点不再静止,它们活了过来,按照某种深奥的韵律流动、连接,构成了一张庞大无比、覆盖整个意识视野的、闪烁着亿万光点的能量网络!每一个光点都仿佛一个生命源点,彼此之间有着或强或弱、或明或暗的能量连接,仿佛……所有的生命都被一张无形巨网联系在一起!
结合这些“视觉翻译”带来的震撼意象,以及碎片中残留的、断断续续的古老意念,一段被时光掩埋的、关乎世界本质的惊天秘辛,如同破碎的镜片,被林渊艰难地拼凑出部分令人心惊胆战的轮廓:
“……混沌初开,万物同源,生命之息如海……血脉非天堑,乃时间长河中流淌之溪流,可分可合,可溯其源,可改其道……”
“……太初纪元,形态无定,万类交融……强者噬弱之精魄以壮己身,弱者融强之血脉以避灾厄,此乃天地初生之‘大融’,野蛮而蓬勃,蕴无限生机……”
“……然,有不可言之存在,执掌规则,划分‘界限’,固化‘血脉’,立万族之藩篱……秩序由是而生,传承由是而便,然生命无限进化之窗,亦由此渐阖……此非恩赐,实为……枷锁!”
“……吾合成师一脉,逆流而上,求索真理,欲破此枷锁,复归‘融’之大道……非复原始之弱肉强食,乃以智慧为舟,精神为桨,采撷万灵之华,铸就完美之形……此乃生命之升华,亦是对抗既定命运之反抗!”
“……然,‘界限’之力,根植世界基石,源自规则本身……吾道孤艰,前路渺渺……”
“……留此碑文,以待有缘……后来者,若汝身负‘真视’,可窥破表象,直溯血脉之源……当持此心,行创造之事,勿忘吾辈之志……”
轰隆!
仿佛九天惊雷在灵魂深处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