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得令(1 / 2)

郭嘉与朱皓齐齐变色,瞳孔骤缩。

荀攸缓缓道:“‘蜻侯’之名,接不接受是一回事,天下人认不认又是另一回事。

大蜻还是那个大蜻,不会因一道诏书就改了本色。”

“淮南……”

郭嘉心头猛然一颤,脱口而出。

荀攸远望地平,声音低沉:“叔父这一计,看似高明,实则双刃难控。既压制了大蜻称制的势头,也正好给了我们兴兵南下的名分。更何况——大蜻上下从无一人相信主公会接受册封,就连江东百姓也都心知肚明。”

“可是……”

郭嘉张了张嘴,终究说不出话来。

荀攸淡然一笑:“你们现在举着大义压人,将来我们出兵,照样打着顺应民心的旗号。

治理地方,仍用大蜻法度。

这般算计,反倒落了下乘。”

“无耻至极!”

郭嘉气得胸口起伏,几乎要呕出血来。

王炅什么都不必做,便坐收渔利。

不表态、不抗拒,一旦用兵便占尽道义,不出兵也能以仁政治民——这哪里是破局?分明是一柄无所不破的利刃!

“哈哈哈!”

荀攸仰天一笑,转身离去。

“我们也走吧。”

刘晔神色从容,随步而行。

大蜻的志向,从来无需遮掩。

一纸诏书挡不住,使者亲临也拦不下。

诸事已毕,郭嘉、朱皓等人再无久留之意。

三日后,

刘晔率礼部官员送客出城。

待岁末将近,郭嘉一行方才回到许昌。

“奉孝。”

曹操亲自出城相迎。

“主公。”

郭嘉眼底泛苦,神情疲惫。

“进府说话。”

曹操亲手将厚实的狐氅披在他肩上,并未急问江东情形。

“谢主公。”

郭嘉低声应诺,心头一暖。

不多时,众人归府。

昔日的大将军府,如今匾额已换作“司空府”。

“情况如何?”

曹操落座主位,终于开口。

“主公。”

郭嘉苦笑摇头:“正如所料,王政南拒不受封,但也并未公开驳斥。”

“如此甚好。”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

荀彧、程昱等文武闻言,皆松了一口气。

郭嘉沉默片刻,终是开口:“荀公达已在大蜻任职,现为兵部右侍郎,兼军议司军谘祭酒,地位犹在鲁肃之上。”

“竟至如此?”

荀彧眉头紧锁,面色微变。

曹操却坦然道:“此事,我早有所料。”

“主公。”

郭嘉深吸一口气,郑重道:“王政南已察觉,此次封侯之策出自文若之手。

日后若有流言蜚语,还请主公明察。”

“你放心。”

曹操朗声一笑,“我岂会因几句闲话动摇信任?”

郭嘉仍不安心,沉声道:“我怀疑,大蜻将对淮南动手。”

“袁术?”

众人脸色顿时凝重。

荀彧抚须沉吟:“奉孝出使期间,张济战死南阳,其侄张绣投靠刘表,屯兵宛城,对我许昌构成威胁。

眼下正议年初征讨之事。”

“主公。”

郭嘉顺势进言:“依我看,汝南亦可一战。”

“嗯。”

曹操揉了揉眉心,陷入思索。

“南阳……”

“汝南……”

程昱心头翻涌,沉声道:“许昌根基未稳,吕布又在侧翼虎视眈眈,两线开战恐难支撑,只能择其一而伐之。”

“正是。”

曹仁等人纷纷附议。

荀彧抬头道:“刘备与其旧部寄居许昌,不如表其为豫州牧,遣往小沛驻守,既可安抚其心,又能牵制吕布西进之势。”

“可行。”

曹操微微颔首。

郭嘉眼神微动,低声说道:“主公,我恐怕大蜻此举正是想诱我们出兵讨伐袁术,借机牵制淮南主力,好让他们从容渡江,图谋淮南之地!”

“哼。”

曹操冷笑一声:“我军精锐云集,猛将如云,即便真在汝南拖住淮南大军,那王政南莫非真以为大蜻能在中原搅起风云?”

“倒也是……”

郭嘉拱手低头。

“此事容后再议。”

曹操迈步走出厅堂,司空府的文臣武将也纷纷散去。

郭嘉望着渐渐空落的大殿,心头泛起一丝凉意。

大蜻设有司天监,纵然他敢断言是王炅识破了荀彧设下的封爵之计,可曹操心中终究存有芥蒂,不愿当着众人面深谈军情。

年关临近。

腊月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