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战定江东(2 / 2)

因为只有他们溃败,自己才有机会领军东进,染指江东!

与此同时,

江东吴郡曲阿,

州牧府内正议事纷争。

许劭与许贡因是否赎回朱皓而意见相左。

“州牧。”

许劭昂首进言:“孙策兵败,足见赤壁军战力惊人。

待其击破荆州,势必转锋南下,进逼丹阳。

此时断不可用人换人。”

“许子将!”

许贡勃然不悦:“你可知朱皓身份?若他在扬州遇害,朝廷震怒,朱儁若在朝中弹劾州牧,你我如何自保?”

“荒唐!”

许劭拍案而起,怒斥道:“人非货物,岂能买卖?朱皓是人,刘子扬就不是人了?”

“这……”

许贡一时语塞,目光扫过默然不语的太史慈。

显然,他倾向换回朱皓。

毕竟,有骠骑将军之子相助,刘繇便可得朝廷臂助,亦能借朱皓声望拉拢会稽豪族。

而太史慈,不过是个投奔而来的地方同乡罢了。

“哼!”

许劭拂袖转身,不再理会许贡,只冷冷望向一侧。

许子将名满天下,交游皆为世家俊彦,怎看得起太史慈这般出身寒微的武夫?

“唉……”

刘繇长叹一声,愁容满面:“贼势猖獗,不仅朱皓陷于敌手,连子扬亦遭拘禁。

如今取舍系于我一人,教我如何抉择!”

“州牧。”

太史慈起身欲言。

“子义。”

刘繇轻轻一抬手,语气诚恳:“你我同出一地,血脉相连,我又怎会拿你去换朱皓?总还有别的路可走。”

“我?!”

太史慈心头一冷。

他不过是主动请缨,愿赴豫章征战,几时说过要拿自己去换人?

自北海一战后,他千里迢迢投奔刘繇,本以为能施展抱负,却不料许劭视他如草芥,连许贡也处处讥讽。

一身武艺无处施展,只能日日巡视军情,做个无名小吏。

当初渡江而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子义。”

许贡嘴角微扬,语带嘲弄:“你真打算用自己的命,去换回子扬和朱皓?”

“荒谬。”许劭冷笑一声,毫不留情。

“呵……”太史慈胸中憋闷,愤然道,“我不过是个巡营小官,若真能换回他们二人,舍了这条命又有何不可?”

“子义!”刘繇眼眶骤然泛红,似有动容。

“告辞,州牧。”太史慈猛地偏过头,大步朝门外走去。

“子将!”刘繇急声喝道,“快,拦住他!”

“诺。”许劭低头应命。

却并不着急,慢条斯理地起身,踱步而出。

“嘿。”许贡轻笑两声,故作不解,“州牧,子扬曾力荐太史慈为将,以抗孙策,如今为何弃之不用?”

“你不明白。”刘繇神色已复平静,目光清冷,“子将素有识人之明,既瞧不上子义,我若强行重用,岂不惹天下人耻笑,说我不能知人善任?”

“原来如此。”许贡顿时了然。

难怪方才许劭反对换人时,只提刘晔,全然无视太史慈的存在。

……

太史慈走了。

许劭的鄙夷,许贡的讥讽,刘繇的漠视。

曲阿城内,他受尽冷眼,终是孤身一人离去。

但并未北返青州。

而是策马疾行,直奔豫章而去。

一年前,初入江东。

许劭讥他出身寒微,不堪大用。

偌大的州府厅堂,文武列班,唯有一人挺身而出——刘晔。

力荐他为主将,抗衡孙策、孙贲。

可惜,刘繇未纳其言。

此番前往豫章,一是为报刘晔举荐之恩,二也是想亲眼见见那位从未谋面的赤壁军统帅。

单换一人,不论是朱皓还是刘晔,或许并非屈辱,而是一种无声的信任,一种对他本事的认可。

所以他想去看看,那个执掌一方风云的人。

二月下旬,豫章境内风平浪静。

仿佛荆州已无意再争。

可甘宁与诸葛瑾仍不敢松懈。

彭泽渡口,依傍彭蠡泽畔。

王炅手持钓竿,悠然垂钓。

身旁仅立三人:刘晔、赵毅、王虎。

“将军。”刘晔语气干涩,“我们跋涉数里,就为了在此钓鱼?”

“正是。”王炅微微一笑,神情淡然。

刘晔抖了抖鱼竿,叹息道:“以人易人,州牧绝不会答应,此举只会失尽人心。

莫非将军想强留我于豫章?”

“子扬。”王炅忽而转头,“你以为,这大汉江山,还有几分希望?”

“倾颓已久。”刘晔目光空茫,“百姓困苦,四海流离。”

身为皇族之后,他本有匡正社稷之志。

可十年来,十三州灾祸不断,朝中权臣更迭不休——何进死,董卓起,王允诛逆又引李傕郭汜之乱。

外有诸侯割据,不奉天子,各自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