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扫帚也能改天命(2 / 2)

他知道对方所言非虚。可正因为知道代价,才更要争这一线生机。

“我不怕反噬。”他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坚定,“我只怕明明有机会救人,却只能袖手旁观。”

黑蛟老祖沉默片刻,忽而冷笑:“那就走着瞧吧。看看你能造出多少个‘你’,又能撑多久不崩。”

说罢,残影消散,唯留一片落叶悠悠飘落。

陈凡低头,看着掌心尚未散尽的金光,眼神渐渐沉定。

他站起身,走向案前堆积如山的典籍。

指尖划过一本泛黄手札——《养生菜谱》,又抚过《基础吐纳法》残卷,最后停留在一张写满药方的旧纸上。

窗外,晨曦初露。

而在他心底,某种更宏大的计划,正悄然萌芽。陈凡没有休息。

一夜风雨未歇,他已伏案疾书至天明。

油灯燃尽三盏,笔尖在符纸与竹简间来回穿梭,墨迹未干便被他以灵力烘干,一张张叠成小山。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却亮得惊人,仿佛有火在瞳孔深处燃烧。

“《养生菜谱》中的五谷搭配、时令调和之法,虽粗浅,但对凡人而言,正是救命良方;《基础吐纳法》残缺不全,可简化为‘三息归元术’,孩童老妪皆能习练;至于那《防疫符水方》,只需将药材替换为寻常草根,再以功德微引……便可化腐朽为灵泉。”

他一边推演,一边将三套改良后的“民间易行之法”刻入化身核心指令。

这不是修行功法,而是生存之道——是让普通人也能抵御灾厄的底线屏障。

“不是我亲自去救每一个村,而是让他们自己活下来。”陈凡低声自语,指尖凝聚一缕金光,缓缓注入扫帚柄中。

灰袍化身再度立于廊下。

这一次,它不再只是清扫落叶的影子。

它的识海已被重铸,承载着三项新命:巡游六村、授法传技、净源防疫。

随着一声轻响,扫帚离地三寸,灰影如烟般散开,下一瞬,已出现在十里外的第一村落口。

无人察觉它的到来。

只知清晨醒来,井水清冽甘甜,连久咳不止的老妇喝后都觉胸肺舒畅;只知村头石台上多了一幅用炭笔画就的图解,教人如何揉麦煮豆、调息养神;更有顽童模仿那静默灰袍人的动作,在田埂上笨拙地伸展四肢,竟也引来族中长者围观效仿。

七日之间,六村轮转。

化身昼行夜遁,足迹遍布山野。

每到一处,皆不动声色留下生机种子。

瘟疫退散,婴孩啼哭渐强,劳力恢复如初。

百姓不知其名,却开始焚香祷告:“愿扫地真人长寿安康。”

香火愿力如蛛丝细缕,自四面八方升腾而起,悄然缠绕向青冥峰顶的藏经阁。

起初微弱几不可察,而后愈来愈密,竟在屋檐下凝成一道淡金色的光晕,随风轻颤,似有低语回荡。

这一夜,系统终于再次震动:

【提示:功德化身达成“信民聚愿”成就】

【解锁进阶权限——信仰传导(被动)】

【每时辰自动吸收方圆百里内诚心祈愿,转化为微量功德值】

【当前收益:+12功德\/时辰(持续增长中)】

陈凡盘坐石室,感受到识海中那一丝丝温润暖流不断汇入,如同春雨润土,无声滋养着他疲惫的神魂。

他闭目微笑——这不再是单向付出,而是一种循环,一种秩序的雏形。

“原来善行也能生根发芽。”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执事长老赵元吉踏雨而来,手中捧着一本朱漆封皮的册子,神色庄重。

他在藏经阁前跪下,双手高举:

“掌门亲批!凡受您恩泽者,皆可录入‘护道名册’,终生受宗门庇佑,子女择徒优先,遇难必援!此乃千年未有之例!”

陈凡走出门,接过那本尚带体温的册子。

翻开第一页,熟悉的姓名跃入眼帘:卖豆腐的老李、放牛娃小石头、曾当众唾骂他“杂役也配谈救世”的厨娘张婶……

他们的名字,如今被郑重镌刻于宗门典籍之上。

他忽然笑了,笑声清澈,穿透雨幕。

“这才叫修仙啊。”

而在极南之地,天命司幽深地宫之中,南宫策猛然起身,一掌拍碎命盘!

龟甲裂痕蔓延,映照出六村灯火重燃的虚影。

他双目赤红,咬牙切齿:

“他不是在救人……是在动摇天定命数!”

命河长灯剧烈摇曳,仿佛风暴将至。

同一时刻,藏经阁外,聋哑少年小阿满突然浑身一僵,双目翻白,重重倒地。

他蜷缩颤抖,手指不断敲击地面,发出单调而急促的节奏——

哒、哒哒、哒哒哒……

陈凡心头骤然一紧。

他冲出门外,俯身探手,一抹金光覆上少年眉心。

就在触碰的刹那,一股冰冷的预感顺着手臂直刺识海——

他“听”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