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 第160章 第楚江血冷英雄逝 孤雏何托赤子心

第160章 第楚江血冷英雄逝 孤雏何托赤子心(2 / 2)

陈墨点了点头。他知道,返回咸阳意味着重新卷入朝堂的漩涡,李斯的算计,嬴政的猜忌,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吕不韦旧部,都将是致命的威胁。

“项伯……”

“我已替你向陛下奏请,让项伯暂留楚地,由钟离昧辅佐。”王翦道,“钟离昧已降秦,封为‘淮水都尉’,有他照拂,项伯会安全得多。”

陈墨心中一暖。老将军看似刚毅,实则心思缜密,早已为他铺好了后路。

“多谢老将军。”

“你我之间,不必言谢。”王翦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无论何时,守住本心最重要。天下刚定,百姓经不起再一次战乱了。”

陈墨躬身行礼,转身走出中军大帐。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项伯依然跪着的地方。少年已经站了起来,手里紧紧攥着那卷《孙子兵法》,看到陈墨,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我跟你去咸阳。”项伯突然开口。

陈墨愣住了。

“我父亲的批注里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项伯的声音虽然还有些稚嫩,却异常坚定,“我要去看看秦国的都城,看看那个嬴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顿了顿,补充道,“也看看你说的‘没有战争的日子’,是不是真的存在。”

陈墨看着少年眼中的倔强,突然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他也坚信,只要辅佐嬴政统一天下,就能终结战乱,却不知这条路要付出多少鲜血的代价。

“好。”陈墨点了点头,“我们一起去咸阳。”

三日后,陈墨带着项伯踏上了返回咸阳的路。王翦亲自送到淮水岸边,老将军站在船头,望着他们乘坐的渡船渐渐远去,花白的胡须在风中飘动。

“祖父,您真的放心让陈先生带项伯回去?”王离站在一旁,不解地问道,“陛下对吕不韦旧部的事盯得那么紧,陈先生此去,恐怕……”

“陈墨不是吕不韦。”王翦望着滔滔江水,语气平静,“他心中装着的,是天下百姓,不是权谋算计。”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悠远,“至于项伯……让他去看看也好,看看大秦的繁华,也看看繁华背后的暗流。有些道理,总要自己经历过才会明白。”

渡船在江面上缓缓行驶,陈墨站在船头,望着楚地的山峦渐渐远去。项伯坐在船舱门口,手里捧着那卷《孙子兵法》,夕阳的金光洒在他脸上,映出少年人特有的执拗。

“在想什么?”陈墨走过去,递给她一块干粮。

“在想父亲最后画的那个阵型。”项伯咬了一口干粮,“他说,如果当时能再坚持半日,就能绕到秦军后方,烧掉你们的粮草。”

“或许吧。”陈墨笑了笑,“但战争没有如果。”

“你说,天下真的能太平吗?”项伯突然问道,眼中满是迷茫。

陈墨望向北岸的秦地,那里的田野已经泛起新绿,农夫们正在田里劳作,一派安宁的景象。他想起都江堰的水,想起邯郸城的街,想起咸阳宫的灯火,想起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百姓。

“会的。”陈墨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只要还有人相信和平,还在为和平努力,总有一天,天下会太平的。”

项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重新低下头去看竹简。陈墨看着他的侧脸,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这个少年,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影响天下格局的关键人物。

渡船驶过江心,水面突然泛起一阵涟漪。陈墨低头望去,只见江底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烁,像一颗沉寂的星。他想起百尸洼密道里被烧毁的竹简,想起嬴政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想起李斯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知道,返回咸阳只是一个开始。吕不韦旧部的叛乱,嬴政对身世的忌惮,李斯的步步紧逼,还有项伯未来的命运……这一切都像一张无形的网,正缓缓收紧。

而他,就站在这张网的中心。

夕阳沉入西山,暮色笼罩了江面。陈墨握紧了腰间的佩剑,那是项燕临终前赠予他的楚剑,剑鞘上的夔龙纹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他知道,前路必定布满荆棘,但他别无选择。

因为他不仅要为自己而活,要为项燕的托付而活,更要为那个“天下太平”的梦想而活。

渡船渐渐靠岸,北岸的灯火越来越近。陈墨深吸一口气,拉起项伯的手:“走吧,我们该上岸了。”

少年抬起头,眼中映着岸边的火光,像两簇跳动的火苗。他点了点头,紧紧跟上陈墨的脚步。

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中,只留下渡船在江面上轻轻摇晃,像一个未完成的梦。而在咸阳城的深处,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陈墨和项伯的到来,将会给这座刚刚成为天下中心的都城,带来怎样的变数?没有人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