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 第122章 易水风急藏诡谲 邯郸雾深现杀机

第122章 易水风急藏诡谲 邯郸雾深现杀机(2 / 2)

“不仅是韩国。”陈墨展开一幅地图,指着齐燕边境的济水流域,“临淄传来消息,近日有大量齐国粮草经济水运往辽东,押运者是田氏宗族的田单后人。”

殿内一片哗然。韩、齐、燕三国素来不和,如今竟暗中勾连,这背后定然藏着更大的阴谋。

吕不韦的脸色微微变化,他掌管着秦国的粮草调度,竟不知齐国有如此动作。陈墨的目光扫过他,继续道:“臣怀疑,赵嘉遇刺与荆轲刺秦,都是有人故意挑起秦燕战火,好让韩、齐两国趁机喘息。至于那封密信,恐怕是想诱我军分兵邯郸,再设下埋伏。”

秦王沉默片刻,指尖在案几上重重一叩:“传旨王翦,按原计划攻燕,但需分兵五万,由蒙恬统领,回防邯郸至巨鹿一线。另派使者去临淄,质问齐王田建,为何私通燕国!”

“陛下英明。”陈墨躬身应道,心中却掠过一丝不安。秦无恤既然能混进咸阳宫,必然在秦国朝中有人接应,这人会是谁?吕不韦刚才的神色,未免太过平静了些。

***三日后,易水河畔飘起了小雪。王翦的大军已渡过易水,先锋部队距蓟城只有五十里。燕军在城外布下防线,旌旗猎猎,却难掩军心涣散——太子丹早已带着残部逃往辽东,燕王喜被吓得卧病在床,朝政由太傅鞠武主持。

“将军,蓟城守将派使者求见,说愿献城投降,只求保全宗庙。”斥候来报。

王翦站在高坡上,望着蓟城方向的炊烟,眉头微皱:“燕王喜肯降?”

“使者说,燕王已将太子丹的妻儿绑了,要献给大秦谢罪。”

王翦冷笑一声:“他若真心投降,为何不亲自出城?传令下去,继续攻城,但若遇召公庙,不得焚烧。”这是临行前陈墨特意嘱咐的,说召公是周室名臣,保留其庙可收燕人之心。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从后方疾驰而来,翻身下马时险些摔倒:“将军,邯郸急报!蒙恬将军在巨鹿遭遇埋伏,敌军打着燕军旗号,实则是韩、赵残部,还有……还有齐国的刀兵!”

王翦心头一沉,展开军报,只见上面写着:“巨鹿城下发现齐军制式弩箭,韩成已自立为韩王,联合赵嘉旧部,扬言要复韩兴赵。”

“果然是圈套!”王翦一拳砸在身旁的树干上,积雪簌簌落下,“传我将令,大军暂缓攻城,派三万骑兵随我回援邯郸!”

***邯郸城内,嬴政正站在城楼上,望着南方天际扬起的烟尘。蒙恬派人送来的军报墨迹未干,上面说敌军虽被暂时击退,但兵力远超预期,且粮草充足,显然是有备而来。

“公子,陈太史从咸阳派人送来密信。”内侍捧着一个蜡封的竹筒上前。

嬴政拆开竹筒,里面只有短短几行字:“秦无恤招供,与吕不韦门客有往来,密信上的韩人笔迹,与相邦府主簿一致。邯郸城内或有内应,当心粮草。”

嬴政的手指猛地攥紧,竹简硌得手心生疼。他一直觉得吕不韦对伐燕之事过于积极,原来竟是想借刀杀人,让秦军在燕、赵边境腹背受敌!

“来人,”嬴政的声音带着寒意,“立刻清点府库粮草,尤其是近日从咸阳运来的批次,仔细查验。”

亲兵领命而去,城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嬴政低头看去,只见负责粮草的官吏正与守军争执,那官吏穿着秦国的官服,腰间却系着一条燕国样式的玉带——正是陈墨在密信中提到的,吕不韦安插在邯郸的主簿!

那主簿似乎察觉到了城楼上的目光,猛地抬头,与嬴政四目相对。他眼中闪过一丝慌乱,突然拔出匕首,刺向身旁的守军将领:“韩王有令,拿下邯郸者,赏千金!”

城楼下顿时乱作一团,早已潜伏在城内的韩赵旧部纷纷拔出兵器,与秦军厮杀起来。箭矢呼啸着射向城楼,嬴政身旁的内侍应声倒下,鲜血溅在他的龙纹锦袍上。

远处的巨鹿方向,隐约传来了号角声,不同于秦军的苍凉,带着几分齐军的急促。嬴政握紧腰间的剑,望着城下混战的人群,忽然明白陈墨为何总说“天下棋局,变数常在”——他们以为看穿了燕国的阴谋,却没料到真正的杀招,藏在邯郸城的阴影里。

雪越下越大,很快掩盖了城楼下的血迹。嬴政站在风雪中,看着那面在乱军之中突然竖起的韩王旗帜,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守住邯郸,否则不仅伐燕大计会功亏一篑,整个赵国故地都将再次陷入战火。

可吕不韦在咸阳的势力盘根错节,陈墨在那里能否平安?回援的王翦大军能否及时赶到?还有那些潜藏在暗处的敌人,下一步会亮出怎样的杀招?

风雪模糊了邯郸城的轮廓,也模糊了前路的方向。嬴政的手按在剑柄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知道,这场仗,不仅要靠刀剑,更要靠心智。而那个藏在幕后的操盘手,究竟是吕不韦一人,还是另有更大的势力?答案,或许就藏在这漫天风雪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