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 第37章 函谷夜渡与墨火流星

第37章 函谷夜渡与墨火流星(2 / 2)

异人惊得说不出话。吕不韦却笑起来,算盘珠子在月光下闪着银光:“好个‘围柳不围人’。陈大人是要让铁血派看看,秦人的箭能射多远。”他指向弩箭尾部的哨子,夜风穿过时发出呜呜的声响,竟与秦歌《无衣》的旋律暗合。

就在追兵止步不前时,老匠师点燃了“墨火流星”。只见数十枚裹着磷粉的陶罐腾空而起,在夜空炸开成蓝色星雨,每颗“流星”都拖着秦篆写成的“止杀”光尾。王崎的声音从对岸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这是……天兆?”

“是地脉。”陈墨轻声道,踏水车已悄然驶入芦苇荡。他让异人触摸船舷的青铜板,上面刻着都江堰的水纹:“当年李冰凿宝瓶口,凿出的不是石头,是民心。现在铁血派看见的,也不是流星,是他们自己的恐惧。”

船行至中流,陈墨忽然听见水下有异样响动。他将耳朵贴在船板上,想起墨家矩子说过的“水听术”:“是赵国的‘钩镰船’,想凿穿我们的船底。”他立刻让墨者抛出代郡磁石,磁石入水的瞬间,水下传来铁器碰撞的脆响。

“磁石吸住了他们的钩镰。”吕不韦的算盘敲着船板,“现在该让他们尝尝‘水力冲车’的厉害了。”老匠师转动船尾的轮盘,只见一股水流突然从暗管喷出,竟将钩镰船冲得打了个转。

异人看着钩镰船上的赵兵手忙脚乱,忽然想起陈墨说过的话:“真正的强国,不是让敌人怕,是让敌人服。”他摸出怀中的胡饼,饼里的解药纸包上印着秦蜀合璧的花纹——那是吕不韦特意让蜀地工匠刻的版。

五更天时,踏水车抵达魏国边境。陈墨站在船头,看着远处函谷关的烽火台升起三堆狼烟——那是吕不韦事先约好的信号。“铁血派该去报信了,说我们逃往魏国。”他展开地图,用朱砂笔在函谷关西侧画了个圈,“但我们要从‘回马道’入秦。”

回马道的石阶被晨露打湿时,异人看见路边立着块断碑,碑上刻着“秦赵会盟处”。陈墨蹲下身,用鹅卵石在碑侧刻下新字:“止戈为武,化剑为犁。”他对异人说:“当年白起在此坑杀赵卒,现在我们要让六国知道,秦人也能修路。”

行至山腰,忽然听见前方传来马嘶。陈墨举起千里镜,镜中出现熟悉的狼头雕饰——王崎竟抄近路堵在这里。“他算准了我们会走回马道。”吕不韦将算盘珠子塞进异人口袋,“但他没算到,墨家的‘缩地尺’。”

只见老匠师取出一根刻满刻度的青铜尺,尺子展开时竟变成一座精巧的吊桥。陈墨率先踏上吊桥,桥身随着脚步发出琴弦般的震颤:“这是用都江堰的‘索桥’原理,每根绳索都能承重千斤。”他回头对异人招手,“公子请看,对岸就是秦国的土地。”

异人踩上吊桥的瞬间,王崎的刀已经劈到桥尾。陈墨不慌不忙摸出磁石,磁石吸住刀身的刹那,老匠师猛地抽回青铜尺——吊桥像条巨蟒般缩回,王崎的刀尖擦着异人的衣摆划过。

“止杀!”陈墨的声音混着山风,“王崎,你妹妹在咸阳文明学堂教秦歌,你想让她看见兄长变成孤魂野鬼吗?”他指着对岸,那里不知何时站满了举着火把的秦民,每人手中都拿着写有“归”字的竹简。

王崎的刀“当啷”落地。陈墨趁机甩出墨家的“飞爪”,勾住对岸的老槐树。异人在墨者的护卫下跨过最后一步,脚踩秦土的瞬间,函谷关的晨钟恰好敲响。他看见吕不韦从怀中取出华阳夫人赐的玉簪,簪头的玄鸟在阳光下终于完工。

“公子请看。”陈墨指向东方,邯郸的方向隐约有流星划过,“那是最后一颗‘墨火流星’。”他摸出怀中的《秦记》竹简,在新的一页写下:“庄襄王三年春,质子异人归秦,途经函谷,遇墨火显兆。是岁,铁血派退陇西,远交近攻之策始定。”

竹简末端,他画下踏水车在河面上留下的波纹,波纹中央是异人踏过吊桥的脚印,旁边注:“铁血为缰,文明为辔,缰紧则马惊,辔正则路远。”此时朝阳初升,异人右眼角的玄鸟痣与陈墨胸前的胎记同时被照亮,宛如两颗火种,在函谷关的晨雾里,燃起了大秦崛起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