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平静下的暗流(1 / 2)

桌上的几位官员瞬间交换了一个眼神,眼里都带着了然,他们都清楚红头批文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是项目落地的关键,更是京城高层态度的体现,谁能推动批文的下发,谁就能在这个项目里占据主动,甚至可能因此搭上摩根家族的线为未来的合作铺路。

当天下午,这个消息就通过各种渠道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京城,外经贸委的张主任在会后给京城的老领导打了电话,老领导正在家中花园里浇花,听着电话,手里的花洒都停了,连忙让秘书拿出纸笔记录下关键信息。

发改委的李副主任则在与银行行长吃饭时无意中聊起项目卡在批文上,需要京城点头,行长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精光,连忙追问需要哪些部门审批。

甚至连餐厅的服务员都听官员们闲聊时提到了京城批文很关键,没批文项目就黄了,转头就告诉了来吃饭的京城商人,商人立刻放下筷子,拿起大哥大就往外面走,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消息传回京城,卖给有需要的人。

他们瞬间明白了,项目的关键不在海市,而在京城!谁能拿到那份批文,谁就能在这场两亿美金的盛宴中分到最大的一块蛋糕,谁能推动批文下发,谁就能成为摩根家族眼中的重要合作伙伴,未来还能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之前还在观望的势力此刻都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出手争夺这块肥肉。

第四天上午,持续了三天的喧嚣和热闹仿佛一夜之间从和平饭店抽离,之前围在门口的记者们不见了踪影,连市政府派来陪同考察的车辆都少了大半,只剩下两辆车停在楼下,孤零零地映着阳光,显得有些冷清。

和平饭店门口的门童也清闲了许多,靠在门框上看着路上的行人,时不时还会打个哈欠,之前那种忙碌的景象荡然无存。

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却透着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连空气都像是凝固了,江风也变得温柔,没有了之前的躁动,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轮船鸣笛声打破这份诡异的宁静。

一辆挂着京城甲 A01开头的特殊牌照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滑到了和平饭店的旋转门前。

车身漆黑发亮,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车牌格外显眼,懂行的人都知道,这种牌照只有京城核心部门的重要人物才能使用,寻常官员根本没资格,甚至连见都少见。

门童看到车牌,连忙站直身体收起了之前的懒散,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敬畏,不敢有丝毫怠慢。

轿车停稳后,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司机快步下车,动作麻利地打开后座车门,随后便站在车旁,低着头双手放在身前,不再说话,连眼神都不敢随意乱瞟。

几分钟后,总统套房的门被人轻轻敲响。

“咚,咚咚。”

敲门声不急不缓,节奏均匀,带着一种刻意控制的沉稳,像是在传递某种信号,与之前记者们急促杂乱的敲门声截然不同。

晏明洲放下手中的茶杯,杯中的龙井还冒着热气,他指尖在杯沿轻轻划了一圈,心里很清楚,该来的人终于来了。

这场由他掀起的风波终于惊动了京城最核心的势力,他走到门边没有立刻开门,而是通过猫眼向外看了一眼,确认来人的身份。

门外站着的是一个穿着合身灰色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他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头发用发蜡固定得整整齐齐,中山装的领口扣得严实,袖口也系得很紧,没有任何褶皱,他手里还提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包角没有磨损,显然是精心保养过的。

年轻人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礼貌微笑,嘴角的弧度都像是经过训练,显得格外得体。但那双镜片后的眼睛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锐利和沉稳,仿佛能看穿人心,对方正仔细打量着门上的雕花,眼神里没有丝毫好奇,只有审视。

晏明洲的目光在年轻人身上停顿了一秒,脑海里迅速闪过记忆,去年在顾家的家宴上,他见过这张脸。

当时这位年轻人安静地站在一位白发老爷子身后,老爷子坐在红木椅上与人聊天,偶尔会提出一些关于经济政策的问题,他就站在旁边,手里拿着笔记本快速记录着关键信息,很少说话,却能在老爷子需要文件时,精准地从公文包里拿出来递到老爷子手中,举止间透着长期在权力中心打磨出的严谨,连脚步声都轻得几乎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