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298章 山魈赠帽奇遇记

第298章 山魈赠帽奇遇记(2 / 2)

第二夜,我宿在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店。特意将新换的一顶青布便帽放在枕边。半夜,果真又被一阵窸窣声弄醒。眯眼一看,那独腿山魈正蹲在窗台上,小心翼翼地将那顶青布帽抓在手里,对着桌上的一面破铜镜,往自己头上比划。戴不上,它便有些焦躁,低低咆哮一声。我佯装翻身,它立刻不动了,待我“睡熟”,它才又继续尝试,如此再三,竟折腾了大半夜,方才悻悻而去,依旧将帽子扔在原地。

自那以后,这山魈竟似跟定了我。每夜我投宿何处,它总能寻来。不再仅限于偷帽子,有时我伏案读书,它会悄悄蹲在窗外阴影里,听我吟诵诗文。我若写字,它便伸长了脖子,看那笔尖在纸上游走。我起初还有些戒备,日子久了,见它除了痴迷帽子和书本,并无其他恶意,也就由它去了。有时读得兴起,还会故意提高声调,窗外那毛茸茸的脑袋便摇晃得更加起劲。

有一回,我临睡前默写了一篇策论,因倦极,未及收拾便睡下了。清晨醒来,却见那稿纸上,密密麻麻印满了墨黑的爪印,像是梅花,又似竹叶,覆盖在字里行间。我拿起细看,那爪印虽乱,却似乎隐隐顺着文章的气脉,别有一种奇特的韵律。我心中一动,莫非这山魈,并非全然不解文墨?

如此一路北行,离京城渐近。山魈依旧每夜必至,像个沉默而古怪的伴读。有时它来时,会丢下些山野间的酸涩野果在我窗台,算作“束修”?我亦莞尔。

终于到了京城,住进贡院附近一家拥挤的客栈。明日便是春闱大比,天下举子汇聚于此,客栈里灯火通明,诵经之声不绝于耳。我收拾考篮,将笔墨纸砚并几本最重要的经义反复检查,心中又是激动,又是忐忑。那山魈今夜,怕是不会来了吧?这喧嚣人间,毕竟非它所属。

翌日,贡院龙门大开,搜检,入场,对号入舍。那狭窄的号舍如同一只只囚笼,将数千士子的前程与梦想一并关入其中。拿到试卷,展开一看,是经义题。我凝神静气,细细读去,前面的题目都还平顺,皆在平日用功范围内。待看到最后一道大题,目光扫过那出自《礼记·中庸》的句子,心中猛地一凛,浑身血液似乎都凝住了!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这句子,正是我离京前最后一夜,在客栈灯下反复揣摩背诵过的!而此刻,那洁白的试卷上,这行字在我眼中,竟隐隐与那夜稿纸上凌乱而富有韵律的墨色爪印重叠起来!山魈那摇晃着脑袋、含糊诵经的模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体物不遗……那独腿跳跃的身影,那月下慕道的精怪,不正是这“鬼神之德”的另一种诠释么?

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自胸中涌起,直贯顶门。我深吸一口带着墨香与号舍霉湿气的空气,提起笔,舔饱墨,那夜山魈留于纸上的爪印轨迹,仿佛与圣贤微言大义的精髓诡异地融合在一起,化作我笔下的泉涌文思。我不再仅仅是在阐释经义,更像是在描绘一个亲历的、奇诡而真实的梦境。一字一句,如有神助。

三场考毕,走出贡院,恍如隔世。放榜那日,人山人海,我竟高中进士,名字列在二甲前列。同年庆贺,座师嘉勉,皆问我那篇论“鬼神之为德”的奇文,灵感何来。我只推说是夜读偶得,梦中所见。

此后授官,离京赴任,宦海浮沉,再不曾见过那只独腿的山魈。只是多年后,我致仕归乡,途经当年那座荒山。山神庙早已彻底坍塌,只剩一堆残砖碎瓦掩埋在荒草荆棘之中。

我让仆从停下马车,独自拄杖,蹒跚行至废墟前,默立良久。晚风穿过林隙,吹动我苍苍白发。恍惚间,似乎又看到那个月夜,一个慌张的书生,一个偷帽子的独腿怪物,一内一外,隔着破败的门槛,用圣人的章句,进行着一场荒诞而奇妙的对话。

我俯身,从书箱里取出一顶早已不戴的旧儒巾,轻轻放在那片残垣断壁之上,如同完成一个迟来的仪式。

风吹过,草木低伏,四周唯有虫声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