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区保洁阿姨的介绍,我联系上了住在城西的一位神婆。下午,我把小豆交给婆婆照看,按照地址找到了那位老人家的住处。
神婆姓赵,看上去七十多岁,头发花白但眼神清亮。她住在一栋老式居民楼里,家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没等我详细说明来意,她就先开了口:
“为孩子来的?有个小影子跟着他呢。”
我惊讶地点点头,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她。
赵婆婆闭眼静坐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是个小娃儿,没多大,三四岁的样子。贪玩,没恶意,但是吓着你家娃娃了。”
她告诉我,这个小影子是跟着我们从外面回来的,特别喜欢玩具,七月半那天晚上在儿童房里玩得不亦乐乎。
“它不坏,就是孤单,想找伴玩。但你儿子阳气弱,能感觉到它,所以害怕。”赵婆婆解释道,“化妆柜底下阴暗,它喜欢窝在那里休息。”
我听得脊背发凉,连忙问:“那该怎么办?”
赵婆婆准备了几张符纸和一包香灰,教我如何在家中洒扫,如何在小豆睡前用温水加一点点盐给他擦洗额头和手脚。她还特别嘱咐:
“不要强行驱赶,那会伤着它。好好说,给它指条路。今晚月亮圆,是好时机。”
临走时,赵婆婆又补充道:“它说谢谢你家的玩具,它很久没玩得这么开心了。”
这句话让我突然感到一丝心酸,恐惧中莫名生出一丝怜悯。
回到家,我按照赵婆婆的方法做了。丈夫虽然半信半疑,但为了孩子也配合着我。
夜幕降临,我在儿童房里放了一盘小点心和一杯清水,轻声说:“小朋友,谢谢你喜欢我家的玩具,但这些是给小豆玩的。你该去你该去的地方了,那里会有更多朋友陪你玩。”
说完这些话,我感到房间里的空气似乎流动了一下,那种莫名的压抑感减轻了许多。
那晚,家里异常安静。小豆虽然还是有点不安,但没有再突然惊醒。儿童房的玩具整夜沉默。
接下来的几天,小豆的变化令人惊喜。他不再频繁地说“怕”,敢自己在地板上爬行了,甚至有一次还爬到了化妆柜前,好奇地往里看了看,然后转身向我伸出双手要抱抱,脸上没有恐惧只有撒娇。
一周后的早晨,小豆醒来后第一句话不再是“怕”,而是清晰地叫出了“妈妈”,然后露出了一个月来最灿烂的笑容。
我知道,那个不请自来小客人已经离开了。
如今小豆已经三岁了,活泼开朗,最爱在儿童房里玩他的玩具车。有时我会看到他对着空处笑,仿佛在和谁分享快乐。但我不再害怕,只是轻轻提醒他:“小豆,好好玩,记得分享哦。”
他抬头对我笑,奶声奶气地说:“知道,妈妈。和小伙伴分享。”
我微微一笑,不再多问。有些秘密,就让孩子保留着吧。毕竟这个世界那么大,谁又能肯定没有我们看不见的朋友呢?
只是每年的七月半,我依然会在儿童房里放一盘点心和一杯清水,轻声说一句:“玩得开心,然后去你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