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的云气在晨光中流转,玉虚宫外的蟠桃林结着半熟的果子,淡金色道韵萦绕宫殿,与天地灵气交织成祥和之景。
妘姮踏着灵风落于宫门前时,三清已立于阶上等候:老子身着素色道袍,先天太极图在袖中若隐若现;元始天尊手持玉如意,云纹随呼吸轻起伏;通天教主指尖轻捻,诛仙剑阵的混沌剑气收敛成微光藏于袖间。
“随我等往紫霄宫吧。”
老子丹凤眼微抬,淡金色光晕掠过妘姮周身,确认她道基稳固,“此次议事关乎洪荒秩序,你参悟众生之道,当有自己的见地。”
妘姮颔首,随三清踏上云路。四人身形化作四道流光,掠过昆仑天池时,池水中先天水灵气自发随行,凝成淡蓝色尾迹;
途经西岐上空,下方城郭炊烟袅袅,学堂书声隐约,妘姮指尖微动,一缕星辰之力洒落,为农田添了丝滋养——这是她三千年红尘游历的习惯,见众生安乐,便愿略尽绵薄。
紫霄宫坐于三十六重天之上,似由混沌清气凝成,殿外云阶已站满修士。妘姮随三清走近,不少目光投来:
蓬莱仙岛的妖族代表--长老白泽,眼中藏着妖族往昔掌天的追忆;巫族隐世长老周身绕着土属性灵气,目光总望向幽冥,牵挂永镇地府的族人;人群中还有当年黄河边遇过的老修士,对方见她随三清而来,惊讶后拱手示意,妘姮以灵气回礼,默契暂不打扰。
“道祖将至,诸位入殿。”
清冷声起,殿门开启,内部云雾缭绕,三千蒲团整齐排列,最前方三个空着,是为三清预留。
妘姮随三清入座,刚盘膝便觉殿内天道法则愈发清晰——紫霄宫本是道祖讲道之地,每缕灵气皆含天道至理,她体内星辰与杀戮法则自发流转,与周围道韵渐渐共鸣。
不多时,洪荒修士陆续入殿,蒲团满座。殿外忽起厚重道韵,鸿钧道祖身影在殿首显现,灰袍拂尘轻挥,紫霄宫瞬间安静:
“巫妖战后,洪荒虽定,却缺统筹生灵秩序的政体。今日召三千红尘客,议天庭成立之事,补‘生’之秩序,与地府‘死’之轮回相衡。”
“天庭当设天帝与王母,二者地位平等、权责分治——天帝掌三界规则制定、战略决策与最终裁定,为最高权力执行者;王母掌女神仙统领、天庭内务与文化,兼管长生资源、生命繁衍之事,共护天庭运转。”
话音落,殿内起了议论。妖族长老白泽率先起身,苍老声音带着恳切:“当年妖族掌天虽有过失,却也护过四海生灵。如今立天庭,当让妖族参与其中,以赎撞毁不周山的业力。”
“老夫举荐妖族七太子为天帝——帝俊、太一陨落后,他领妖族重整四海,护水族三千年,还助大禹治水,有统御之能、决策之智,适配天帝之责。”
巫族长老眉头微蹙,土灵气微震荡:“妖族酿下补天之劫,业力难赎。天帝需以公平为要,不偏族群;王母则需能统御女仙、安定内务,巫族中虽有女子修士,却因永镇地府难以脱身。”
“听闻隐于昆仑山的杨回仙子,三千年间教凡间女子纺织、医术,还曾规整散修女仙秩序,更掌有灵植培育之法,可助生命繁衍,正合王母之职。”
人族夏朝辅政大臣起身,玉圭轻叩蒲团:“人族为天地主角,却无统御三界之能。臣以为,天帝非论族群功绩,而看是否能定规则、断纷争——
隐于九天的昊天修士,道基深厚且从不涉族群之争,人族大洪水时曾以灵气稳固河堤,还曾调解过巫妖残余势力的冲突,有战略眼光与裁定之能;”
“王母则需如杨回仙子般,既掌长生相关的灵脉、仙草等核心资源,又能以文化、内务护天庭稳定,她创‘女红术’助女子自立,设‘仙娥院’管理天庭女官,确是最佳人选。”
此言一出,赞同声四起。曾受杨回相助的女仙起身拱手:“杨回仙子不仅护凡间女子,更曾为散修女仙划定修行区域,避免争抢灵脉,还定期举办‘仙艺会’促进神仙社交,安定内部;她掌有的昆仑仙草园,所产仙草可助修士延寿,正是长生资源的关键,王母之职非她莫属。”
而提及昊天,虽鲜少露面,却有修士补充:“当年妖族与巫族修士争不周山残脉,是昊天以‘按季轮用、共同养护’的规则平息争端,既不偏袒,又能最大化利用资源,确有天帝定规则、做裁定的能力。”
唯有妖族仍为七太子力争:“七太子护四海三千年,统御经验丰富,为何不能为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