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虽然结束,但属于林耀的“比赛”才刚刚开始在舆论场上演。
他的热度如同坐火箭般飙升,瞬间爆炸,其引发的流量海啸,在整个电竞圈内,仅次于复出即carry的uzi,高得令人咋舌。
他仅仅打了一场比赛,所获得的讨论度、话题性和流量,竟然远远超过了edg队内其他打了多年职业、拥有不少成绩和稳定粉丝基础的选手。
这种现象堪称前所未有。
uzi的流量爆炸,源于他实打实的恐怖实力:两把极致的对线碾压,两个Vp的华丽数据,各种精彩操作集锦,再加上他本身自带的、无与伦比的巨大基础流量。
他的火爆,符合人们对“王者归来”的一切想象。
林耀的流量,则显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第一把的泽拉斯: 他打出了史上最富争议的辅助表现。一方面,他那“百分百命中”的技能和超远程清线的战略思维让人惊叹;另一方面,那刺眼的0-6战绩又显得极其离谱。这种极端的反差,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
第二把的猫咪: 他贡献了堪称“战犯”级别的失误——莫名下车被秒,直接导致团队溃败。这又引发了关于他“英雄池”和“稳定性”的巨大争论。
第三把的米利欧: 从开局与机器人的“隔空尬舞”,到关键时刻的闪现挡钩,操作有亮点,节目效果更是拉满。
但真正让他流量彻底引爆、甚至出圈了的,是他的采访。
赛前采访: “我很狂”、“问uzi雅加达杀了ruler几次?” 直接奠定了他“采访界泥石流”的基调。
赛后采访: “赢不了的比赛我不上场呗”、“有iko啊”,句句暴论,气晕主持人不偿命。
团队群访: 从惜字如金的“正常”、“不怕”,到突然抛出edg战术机密,让采访者汗流浃背。
他的每一段采访,都伴随着主持人或采访者那逐渐扭曲、崩溃、怀疑人生的表情特写,戏剧效果直接拉满。
这些采访片段被疯狂剪辑传播,甚至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视频的弹幕彻底被欢乐淹没:
“哈哈哈哈哈哈哈!救命!他怎么这么好笑!”
“林神!不愧是采访的神!节目效果的神!”
“6666,我宣布以后edg的比赛,赛后采访才是正片!”
“主持人:早知道烂在休息室里了。”
“他是怎么做到用最平静的脸,说最狂的话的?”
“粉了粉了!这比比赛好看多了!”
林耀以一种谁也未曾预料到的方式,火了。
他不仅仅是一个电竞选手,更成了一个巨大的“话题制造机”和“流量综合体”。
人们讨论他的操作,争论他的价值,但更多的是津津乐道于他那独一无二的采访风格和极其强烈的个人色彩。
edg这波签约,在商业和流量上,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林耀,开始聚集了一批粉丝。
很多人都等待着下一把比赛,6月17日,edg对抗lng。
可实际上,edg团队内部。
赢了比赛,休息一会,开始复盘比赛过程,学习和成长,接着就是茂凯和一个个队员单独私下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