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周阳和老秦开始调试“碎片同步器”(用物资库找到的旧零件改装,能输出稳定的8.5GHz能量,辅助碎片频率校准)。“同步器已就绪,等数据存储块的频率达标,就能立刻为三块正常碎片同步能量,确保拼接时的频率一致性。”周阳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睛紧紧盯着解码器的屏幕——他比谁都清楚,这次拼接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哥哥周明遗愿的践行,笔记里的每一个参数、每一句提示,他都不敢有丝毫偏差。
10分钟后,数据存储块的能量泄漏率降至“2%”,频率在稳能藤和苏晴感知的双重作用下,缓缓提升到8.49GHz,刚好落在“8.5GHz±0.02GHz”的安全范围内。“可以了!”苏晴睁开眼,眼底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兴奋,“数据存储块的频率稳定了,裂痕处的能量泄漏基本封堵,能接入拼接了!”
陈静立刻将能量监测仪的“预警阈值”调至最低,确保任何细微的能量冲突都能及时捕捉:“拼接顺序按林野说的来,先接核心控制块与能源供给块,这两块是‘动力核心’,必须先稳定。”
老秦小心翼翼地松开核心控制块的钢夹,用特制的“星核能量导线”将其与能源供给块连接——导线接触碎片接口的瞬间,淡金与淡红的能量顺着导线交织,拼接台的能量脉络图突然亮起,淡绿的纹路沿着两块碎片的边缘延伸,形成完整的“动力回路”。“能量匹配成功!没有冲突!”周阳的声音带着激动,解码器屏幕上的参数曲线变得平滑,频率同步稳定在8.49GHz。
接下来是接入定向引导块——老秦将导线连接到核心控制块的“定向接口”,淡蓝的能量涌入回路,脉络图上的“引导纹路”瞬间点亮,从拼接台中央延伸至边缘,像一道蓝色的光带,指向实验室外的抗辐林方向。“定向引导功能初步激活!监测仪显示‘辐射引导角度可调节’,后续能通过终端设置引导方向,精准净化特定区域的辐射!”陈静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监测仪的屏幕上,代表“引导范围”的绿色圆圈正缓慢扩大。
最后一步,接入数据存储块——阿木亲自将修复后的碎片递到老秦手中,左手紧紧攥着轮椅的扶手,绿色纹路因紧张而微微闪烁。老秦接过碎片,将导线对准其能量接口,却在接触的前一秒,苏晴突然喊停:“等一下!我的感知能‘触到’碎片内部还有微量纤维化能量,若直接接入,可能会污染其他三块碎片的能量回路!”
陈静立刻用监测仪重新扫描数据存储块,屏幕上果然出现一道微弱的“纤维化能量峰”(0.05Sv/h):“是裂痕深处残留的,之前的稳能藤没完全覆盖!阿木,能不能用解辐藤的汁液再处理一次?”
阿木点头,从陶盆旁的小瓶里倒出少量解辐藤汁液,用棉签小心涂抹在裂痕深处——汁液渗入的瞬间,监测仪上的能量峰快速消失。这次,老秦顺利将数据存储块接入回路,淡紫的能量融入动力核心与定向引导的能量网,拼接台的脉络图彻底亮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辐射引导器能量闭环”。
“初步拼接成功!”周阳的声音在实验室里回荡,解码器屏幕上弹出“辐射引导器基础功能激活”的绿色提示,“核心控制正常,能源供给稳定,定向引导可调节,数据存储块正在缓慢读取内部数据,预计需要24小时才能完全解析。”
林野走上前,看着拼接台上四块融为一体的碎片,青铜刀的刃口映着淡金光晕——从最初找到核心控制块,到集齐能源、定向、数据三块碎片,再到今天的初步拼接,团队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跨越了星核塔、黑岩峡谷、辐射带,牺牲与坚持终于有了回报。“等数据完全解析,我们就能根据引导器的技术,在新营地周边建立‘辐射净化网络’,让红锈林的辐射彻底降至安全值以下,周明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
苏晴的辐射绘图本屏幕上,自动生成了“辐射净化网络模拟图”:以新营地为中心,淡绿的净化圈向四周扩散,覆盖抗辐林、北麓旧矿场、甚至黑岩峡谷的边缘,“按引导器的功率,最多三个月,红锈林的辐射就能稳定在0.05Sv/h以下,到时候,孩子们能在户外奔跑,我们能种上真正的庄稼,不用再依赖星核糖。”
阿木的脸上露出浅浅的笑容,左脸的藤蔓泛着柔和的光——他的植物化副作用虽未完全消除,但看到自己培育的植物能为碎片拼接提供帮助,看到引导器能为红锈林带来希望,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值得。陈静则在一旁记录着拼接参数,准备整理成“碎片拼接手册”,为后续的优化和维护做准备。
巳时的电磁柔光透过实验室的观察窗,落在拼接台的碎片上,淡金、淡红、淡蓝、淡紫的能量交织成一道彩色的光带,像为红锈林新生编织的纽带。林野知道,初步拼接只是开始,后续还需要解析数据、优化引导功能、建立净化网络,但此刻,实验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信心——他们握着周明留下的“钥匙”,靠着彼此的协作,终将让这片曾被辐射笼罩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