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残土纪元 > 第228章 苏锐的反无人机陷阱

第228章 苏锐的反无人机陷阱(1 / 2)

石磨村的黎明裹着一层带着暖意的白汽,0.12Sv\/h的辐射让空气中的星核结晶泛着细碎的银蓝,落在村西的训练空地上,与地热管道溢出的暖汽交织,在青石板上晕开点点湿痕。空地旁的稳根藤泛着淡绿的光,藤蔓顺着苏锐的星核木支架缠绕,像在无声地托扶着他的左腿——经过半个月的康复训练,他已经能不用人扶,单靠一根支架在空地上缓慢行走,只是膝盖偶尔还会传来细微的刺痛,提醒着他那场未愈的旧伤。

苏锐蹲在空地中央,左腿搭在一块软藤垫上,右腿支撑着身体,手里攥着张用炭笔绘制的草图。图纸上画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底座,中间标着“电磁模块”,周围是放射状的线条,标注着“捕网藤触发区”,角落还画着个小小的压力传感器——这是他昨晚在村医屋熬了半宿画的,纸上还沾着些安神花的碎末,是王婶怕他犯困,给他泡的花茶洒上去的。

“林哥,陈静姐,你们看这个。”苏锐听到熟悉的脚步声,抬头时,额前的碎发沾着白汽凝结的水珠,眼底带着熬夜的红,却亮得像有光,“上次赵衡的鹰眼-2型无人机不是能屏蔽电磁扫描吗?我想了个陷阱,既能伪装,又能主动抓无人机,还不会触发它的自毁程序。”

林野和陈静刚从核心密室检查完共生核心,青铜刀的刀鞘上还沾着些星核钢屑,探测仪的屏幕上还残留着核心的能量曲线。看到苏锐手里的草图,林野蹲下身,指尖轻轻划过“电磁模块”的标注:“这个模块用什么做?我们手里的电磁零件大多是给钢铁穹顶备用的,拆下来会影响穹顶的强度。”

“用陈静姐上次改的‘微型脉冲器’!”苏锐立刻回答,声音带着难掩的兴奋,“你上次说,那玩意儿能发出1.2Ghz的低强度脉冲,刚好能干扰无人机导航,又不会耗太多电——我想把它装在星核木底座里,底座外面用阿木的‘仿石藤’伪装,看起来跟普通的青石板一样,无人机根本发现不了。”

陈静的半变异手指按在草图的压力传感器上,青紫色的鳞片在白汽中泛着微光:“你怎么想到用压力传感器?这玩意儿对精度要求很高,稍微偏差就会误触发。”她记得苏锐康复训练时,最头疼的就是单腿站立的压力控制,那时他连150N的压力都把握不准,现在却敢用在陷阱上。

苏锐的手轻轻碰了碰左腿的星核钢护膝,护膝边缘还留着他调试压力的划痕:“我练单腿站立时,陈静姐你教过我看压力值。”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腼腆,却很坚定,“这传感器我用星核钢片改了,触发压力调到50g——刚好是鹰眼-2型无人机的重量,鸟或者落叶落在上面,不会触发,只有无人机降下来或者低空掠过,才会启动。”

空地旁传来阿木的脚步声,他扛着一捆新鲜的“捕网藤”,绿色的植物化纹路在手臂上缓缓流动。看到草图上的“捕网藤触发区”,他立刻用手语比划着:捕网藤能在0.5秒内展开,藤蔓上的倒刺能缠住无人机的机翼,还能分泌一种黏性汁液,防止无人机挣脱;他可以在藤种里混些星核泉活水,让藤蔓的反应速度再快0.2秒,刚好能追上无人机的飞行速度。

“还有这个。”苏锐从怀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金属盒,盒身是李伯用边角料做的星核钢壳,里面装着个小小的压力传感器,“我昨晚找李伯帮忙做的,传感器的触点用的是抗锈钢,就算被白汽淋着,也不会失灵——我们可以把底座埋在无人机常来的路线上,比如村东的了望台附近,还有红锈林边缘的共生藤旁,这两个地方是上次无人机侦查的必经之路。”

林野拿起金属盒,指尖能感觉到盒内传感器的细微震动——苏锐把传感器的灵敏度调得很精准,轻轻按下去时,盒内传来“咔嗒”的轻响,像是触发机制已经就绪。他抬头看向苏锐,眼底带着几分欣慰:“你这陷阱,考虑得比我还周全。”青铜刀的刀身轻轻碰了碰草图上的六边形底座,“星核木底座我让李伯帮你做,他手里有现成的材料,上午就能做好;阿木负责培育捕网藤,陈静调试电磁模块,你负责校准压力传感器,我们中午前把第一个陷阱搭出来,下午测试。”

苏锐的肩膀微微绷紧,又很快放松下来——这是他受伤后,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做防御工事,之前总觉得自己是累赘,现在得到认可,指尖都有些发颤。他扶着支架慢慢站起来,左腿的刺痛似乎减轻了些,稳根藤顺着支架轻轻晃动,像在为他鼓劲:“我一定校准好,不会出岔子。”

上午的训练空地渐渐热闹起来。李伯扛着工具箱赶来,手里拿着几块打磨好的星核木板,木板的纹路与青石板的颜色几乎一致,是特意用地热蒸汽熏过的:“按你图纸上的尺寸做的,六边形底座,中间留了装电磁模块的槽,边缘还刻了能让捕网藤穿过的小孔。”他把木板放在苏锐面前,又掏出个小铁锤,“要是尺寸不对,俺再改,保证严丝合缝。”

阿木蹲在底座旁,将捕网藤的种子埋进底座边缘的小孔里,绿色的植物化纹路顺着指尖渗入土壤。种子接触到星核泉活水的瞬间,就冒出了细小的绿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很快就顺着小孔缠绕到底座内侧,形成一张隐蔽的藤网——他用手语对苏锐比划着:藤网已经做好“记忆触发”,只要传感器被激活,藤就会立刻向外展开,直径能达到三米,足够缠住两架无人机。

陈静则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微型电磁模块,半变异的手指在模块上快速焊接。她把模块装进底座的槽里,又用星核蜡封好缝隙,防止白汽渗入损坏零件:“模块已经调试好了,频率1.2Ghz,触发后会持续释放脉冲,干扰无人机导航30秒——足够捕网藤缠住它,还不会被赵衡的远程信号察觉。”

苏锐的注意力全在压力传感器上。他坐在软藤垫上,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右手捏着个小小的调节扳手,一点点校准传感器的触发压力。每当扳手转动一下,他就会用指尖轻轻按压传感器,感受压力的变化——这动作他太熟悉了,康复训练时调整支架的压力阀,也是这样一点一点试,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力度。

“好了!”苏锐突然抬起头,眼里闪着光,“触发压力刚好50g!我用李伯的砝码试过了,多1g不触发,少1g也不触发,只有刚好50g才会启动。”他把传感器装进底座的预留孔里,用星核钢螺丝固定好,又在底座表面铺了层阿木的仿石藤——藤叶与青石板的颜色一模一样,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是个陷阱。

中午时分,第一个反无人机陷阱终于完成。它藏在村东了望台下方的青石板旁,底座被仿石藤完全覆盖,只露出个细小的压力传感器触点,与周围的稳根藤混在一起,像颗普通的星核结晶。苏晴抱着辐射绘图本跑过来,后颈的纤维痕迹亮得像条细银链:“苏锐哥,我用感知模拟鹰眼-2型的飞行轨迹,现在开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