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村的医疗作坊藏在西巷深处,星核岩砌的墙面上爬着淡绿色的凉肌藤,藤蔓缝隙中渗出的地热蒸汽带着若有若无的药香,在0.15Sv\/h的辐射下凝结成细碎的水珠,顺着墙根滴落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作坊的门是块厚重的星核木,上面钉着块旧铜牌,刻着“苏明草药坊”五个字,铜绿在蒸汽中泛着温润的光——这里是苏明当年熬制草药的地方,如今被陈静收拾出来,成了调配“纤维抑制剂”的临时实验室。
陈静跪在作坊中央的长木桌前,半变异的手指捏着片干枯的“凝纤草”,叶片呈淡紫色,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在星核灯的蓝绿光下泛着微弱的荧光。她的探测仪悬浮在桌旁,屏幕上正显示着纤维兵的细胞结构模型,红色的“能量通道”在模型中清晰可见,而凝纤草的汁液成分分析图则在旁边闪烁,其中“断纤素”的含量仅为0.3%,远低于抑制纤维活性所需的0.8%。苏明的笔记摊在膝头,其中一页被反复折叠,上面用红笔写着“纤维抑制剂核心:断纤素为主,星核硫为辅,需‘活肌苔’激活,缺一不可”,字迹边缘被水汽浸得发毛,是陈静昨夜反复翻看留下的痕迹。
“还是不够。”陈静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青紫色的鳞片在指尖泛着微光,她将凝纤草扔进陶碗,用木杵用力捣烂,淡紫色的汁液顺着碗壁流下,却依然浑浊,“断纤素含量太低,就算加了星核硫,也只能让纤维兵动作变慢,撑不过十分钟——赵衡的纤维兵恢复速度太快,上次村口对抗时,麻叶汁的效果只维持了三分钟,抑制剂必须撑够二十分钟,才能给钢铁穹顶和共生藤争取时间。”
林野站在作坊门口,青铜刀的刀鞘靠在门框上,刀身泛着与星核灯同源的冷光。他看着陈静眼底的红血丝,知道她昨夜几乎没合眼,从地热设备启动后,就一直在研究抑制剂配方:“苏明的笔记里有没有提到,怎么提高断纤素的含量?凝纤草是不是需要特殊处理?”
陈静的手指在笔记上快速滑动,指尖停在一行被划掉的字迹上,需要用探测仪的荧光才能看清:“凝纤草需‘星核泉活水浸泡+地热蒸汽熏蒸’,断纤素可提升至0.9%,但……但活水需‘晨露初降时采集’,现在已经过了晨露期,普通活水效果会打折扣。”她的声音沉了下去,鳞片下的血管因焦虑而凸显,“而且活肌苔的量也不够,阿木昨天只找到一小片,最多够配三瓶抑制剂,根本不够覆盖村口的防御带。”
作坊外传来苏晴的脚步声,女孩抱着辐射绘图本,后颈的纤维痕迹亮得像条细银链。她蹲在长木桌旁,屏幕上的感知画面正实时显示石磨村周围的植物分布:“我的感知能看到,村东红锈林边缘有一片凝纤草,比作坊里的新鲜,断纤素含量可能更高!”她的指尖在屏幕上的植物区域轻点,“还有活肌苔,在星核泉眼的石缝里,阿木哥之前没注意到,有足足半平方米,够配十瓶抑制剂!”
“真的?”陈静猛地抬起头,眼底的疲惫瞬间被光亮取代,她抓起探测仪就往门口走,半变异的手指不小心碰倒了陶碗,淡紫色的汁液洒在桌布上,却顾不上擦,“快带我们去!星核泉的晨露虽然过了,但泉眼石缝里的活水受地热影响,能量更稳定,说不定能弥补断纤素的不足!”
阿木这时扛着个空陶筐走进来,绿色的植物化纹路在他手臂上缓缓流动。他看到陈静焦急的样子,立刻用手语比划着:他已经去村东看过凝纤草,叶片上还沾着星核结晶,比作坊里的更有活力;活肌苔他也找到了,长在泉眼北侧的石缝里,需要用骨刀小心挖取,避免损伤根部——他还带了“热星石”,能保持活肌苔的活性,防止采摘后断纤素流失。
“太好了!”林野接过阿木手里的陶筐,青铜刀在手里转了个圈,“分两组行动,我和陈静去星核泉挖活肌苔,阿木和苏晴去村东采凝纤草,李伯留在作坊准备陶碗和星核硫,王婶帮忙烧热水——动作快,赵衡的主力随时可能到。”
星核泉眼旁的石缝里,活肌苔果然长得茂盛,淡绿色的叶片贴在岩石上,像层柔软的绒毯,在泉眼活水的滋养下,叶片上泛着细碎的银光。陈静蹲在石缝旁,半变异的手指轻轻拨开岩石,生怕碰坏苔叶,她的探测仪贴在苔叶上,屏幕上的断纤素含量瞬间跳到0.9%,绿色的“合格”提示在屏幕上闪烁:“就是它!”她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星核泉的活水果然有用,断纤素含量刚好达标!”
林野用骨刀小心地挖取活肌苔,动作慢而轻,像在采摘易碎的珍宝。他将挖好的苔叶放进铺了湿麻布的陶筐里,再铺上一层热星石,确保温度稳定:“够了吗?要不要多挖点,以防后续还要调配?”
“够了。”陈静的手指在探测仪上划过,“十瓶的量刚好,留一部分在石缝里,还能再长,不能一次性挖完——这是苏明笔记里说的‘可持续采集’,不能断了后续的来源。”
村东的红锈林边缘,苏晴的感知正帮阿木定位凝纤草的位置。淡紫色的草叶在红锈林的背景下格外显眼,阿木用骨刀贴着地面割取草叶,避免损伤根部,苏晴则用绘图本记录每株草的断纤素含量,将含量最高的几株单独放在一个陶碗里:“阿木哥,这几株的断纤素含量有1.1%,比泉眼旁的还高!”她的声音带着兴奋,“我们可以用这些做‘高浓度抑制剂’,专门对付赵衡的纤维兵小队长,他们的抗药性更强。”
阿木点头,用手语比划着:他在凝纤草周围种了“护草藤”,能防止赵衡的侦察兵破坏,还能加速凝纤草的生长,三天后就能再采一次——他还在草叶上洒了点星核泉活水,保持新鲜,带回作坊后不用再浸泡,直接就能捣烂取汁。
当两组人带着活肌苔和凝纤草回到作坊时,李伯已经准备好了十只干净的陶碗,星核硫被磨成细粉,装在个小陶罐里,王婶则烧好了热水,放在作坊的土灶上,冒着热气:“陈丫头,水烧好了,要多少尽管说!”她的围裙上沾着草屑,显然刚才也帮忙整理了草药,“俺家小子还说,要是抑制剂配好了,他也想帮忙涂在共生藤上,为村子出份力。”
陈静立刻开始调配,步骤有条不紊:先将凝纤草放进陶碗,加入星核泉活水,用木杵捣烂,过滤出淡紫色的汁液;然后加入星核硫粉末,顺时针搅拌三百圈,直到汁液变成淡蓝色;最后放入活肌苔,用土灶的余热慢慢加热,温度控制在55c,不能太高,否则会破坏断纤素——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苏明的笔记执行,探测仪则实时监测断纤素的含量,确保每碗抑制剂都达标。
“温度不能超55c!”苏晴蹲在土灶旁,绘图本的屏幕上显示着陶碗的实时温度,“这碗快到56c了,陈静姐,快离火!”
陈静立刻将陶碗从灶上移开,半变异的手指贴在碗壁上,能清晰感觉到温度的变化:“还好及时,断纤素在55c以上会分解,刚才差点就毁了。”她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火候,“李伯,麻烦您帮忙看着温度,我负责搅拌,苏晴用感知盯着断纤素含量,我们分工来,别出错。”
李伯立刻搬了个小凳坐在灶旁,手里拿着根细木棍,时不时插进陶碗里试探温度:“放心,俺的手比温度计还准,小时候熬糖稀,多一度少一度都能摸出来。”他的老花镜滑到鼻尖,却顾不上扶,眼神紧紧盯着陶碗里的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