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爷爷接过阀门和糖,眼眶有点湿:“林小哥,俺都这么大年纪了,帮不上啥忙,还领这么多……”
“您能好好活着,就是帮我们的忙。”林野打断他,笑着说,“等打败了赵衡,还得听您讲以前的故事呢!快拿着,别让风把糖吹凉了。”
刘爷爷点点头,攥着阀门,慢慢走回南巷,背影却比来时挺直了些——他知道,自己不是累赘,村里还想着他。
物资分配快结束时,陈静突然发现医疗物资里的凉心花汁液少了2小瓶,她拿着探测仪在仓库里扫了一圈,没找到。苏晴的感知立刻展开,很快指着仓库角落的一个竹筐:“在那里!是村西的小花偷偷放进去的,她妈妈生病了,需要凉心花汁液,但她怕大家说她多领,就想偷偷拿两瓶。”
林野走到竹筐旁,果然看到里面藏着2小瓶汁液,小花正躲在筐后,眼睛红红的,像要哭了。他没有生气,反而拿起汁液,走到小花面前,蹲下身:“小花,是不是妈妈生病了?”
小花点点头,声音带着哭腔:“妈妈咳嗽得厉害,俺想拿点汁液给她擦喉咙,可是……可是俺没帮着干活,不好意思跟老村长说……”
“傻孩子,医疗物资本来就是给需要的人。”林野把汁液递给她,又从自己的日常物资里拿出块星核糖,“这个也给你,给妈妈含着,能舒服点。记得告诉妈妈,要是不够,明天再来领,不用偷偷拿,我们都愿意帮你。”
小花接过汁液和糖,破涕为笑:“谢谢林小哥!俺妈妈好了,也来帮着熬粥!”她抱着东西,蹦蹦跳跳地跑了,辫子上的红绳在晨雾中晃出淡淡的影。
陈静看着这一幕,笑着对林野说:“看来咱们的制度还得加一条‘主动询问’,有些村民不好意思说,得我们主动问。”
林野点头:“对,明天让苏晴用感知多留意下,看看还有没有像刘爷爷、小花这样的情况,主动把物资送过去——分配制度不是冷冰冰的规矩,是要让每个人都觉得踏实。”
中午时分,物资分配基本结束,仓库里还剩下些备用物资:5碗星核膏,8块星核钢片,3罐缠魂藤种子,2斤星核糖。林野让陈静把这些物资登记好,锁在仓库的里间,贴上“应急备用”的木牌,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村民突然受伤、防御物资损坏,才能动用,而且必须经过他和老村长的共同同意。
老村长坐在仓库门口的石凳上,翻着麻布清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多少年没这么整齐地分过物资了,以前遭灾的时候,还得抢,现在倒好,按需分、按贡献补,没人争、没人抢,这才像个村子。”
林野坐在他身边,看着台下村民们互相帮忙搬物资、修工事、熬粥,心里也暖暖的:“这就是制度的用处,不是约束人,是凝聚人。”他的目光望向红锈林的方向,青铜刀的刀身映着阳光,“赵衡想靠武力打垮我们,可他不知道,我们靠的不是武器,是人心——物资分好了,人心齐了,再强的机甲也打不垮我们。”
陈静的探测仪屏幕上,物资分配的最终数据已经生成:医疗物资分发率92%(8%备用),防御物资分发率95%(5%备用),日常物资分发率88%(12%备用),所有村民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没有一人漏领、没有一人多领。她把屏幕递给林野:“数据很好,三天后的决战,物资应该够了。”
苏晴的辐射绘图本自动保存了物资分配的记录,屏幕上最后一页用红笔写了句话:“最好的物资制度,不是分得多公平,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被需要、被牵挂。”女孩的手指轻轻抚摸着这句话,后颈的纤维痕迹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淡粉色。
下午的石磨村,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王婶在熬星核粥,锅里飘出淡淡的香;李伯在帮刘爷爷装地热阀门,锤子敲在管道上,发出“叮叮”的响;张三带着村民加固滚石槽,星核钢片被牢牢钉在槽壁上;阿木在共生藤防御带旁培育种子,绿色的藤蔓在他身边缓缓生长;苏晴在了望台上,用感知盯着红锈林的方向,随时警惕异常;林野则和陈静一起,检查仓库的备用物资,确保应急时能立刻拿到。
夕阳西下时,林野站在村中心的石磨旁,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听着村里的动静——粥香、锤声、笑声、藤蔓生长的“滋滋”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首温暖的歌。他知道,物资分配制度不仅仅是分东西那么简单,它是石磨村在决战前的一次“凝心”,让每个人都明白,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个整体,有饭一起吃,有活一起干,有危险一起扛。
三天后的决战,或许会很艰难,但林野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知道,石磨村最强大的“物资”,不是星核钢、不是缠魂藤,而是人心——是老村长的智慧,是村民们的团结,是每个人都愿意为这个家付出的心意。
夜幕降临时,仓库的星核灯还亮着,老村长在里面整理今天的分配清单,准备明天再核对一遍;林野和陈静坐在仓库门口,讨论着明天的防御调整;远处的共生藤防御带泛着淡绿色的光,像一圈守护的光环,将石磨村紧紧抱住。
石磨村的物资分配制度,就这样在晨雾中开始,在夜色中沉淀,成为决战前最坚实的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