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谷的晨雾裹着潮湿的铁锈味,在青石板上凝结成一层薄薄的水膜。林野将第七捆处理好的桑皮纸码进竹筐时,指腹触到纸卷边缘的毛刺 —— 那是昨夜熬夜捶打纸浆时被竹帘划出的细小伤口,此刻正渗出细密的血珠,与纸纤维上的暗红色辐射印记混在一起,难分彼此。
“清单再核对一遍。” 长老的声音从谷口的了望塔传来,枣木杖敲击木质台阶的声响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铁羽雀。老人披着件用变异蝙蝠皮缝制的短袍,领口别着块椭圆形的辐射屏蔽石,那是三年前石磨村用半车土豆换来的,石面上天然形成的螺旋纹路与林野腕间的胎记隐隐呼应。
林野俯身展开铺在石桌上的麻布,上面用炭笔工整地列着两列字迹。左侧是档案谷的交换物:二十捆脱酸处理的桑皮纸(每捆含三十张辐射耐受性纤维)、五副用旧报纸纤维压制的过滤膜、三卷记载着 “辐射病缓解方” 的竹简复制品;右侧则是石磨村承诺的物资:十斤未受辐射污染的草木灰、五块铅含量达标的屏蔽板、两陶罐用于软化纤维的石灰水 —— 最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是李老头私下要求的 “《齐民要术》中曲蘖酿酒篇的纤维提取法”。
“石灰水的纯度得盯着。” 长老走下了望塔,靴底的铁掌在石板上蹭出火星。老人弯腰检查竹筐里的桑皮纸,手指捻起最上层的一张,对着晨雾中的天光轻轻抖动。纸张发出细密的脆响,纤维间的透光率均匀得近乎完美 —— 这是用传统 “日光漂白法” 处理了四十九天的成果,纤维中的辐射残留量控制在 0.02Sv\/h 以下,是石磨村最看重的品质。
林野的指尖划过清单上 “屏蔽板” 三个字,炭笔的痕迹被露水洇得发蓝。他想起上个月交换的那批铅板,回去后才发现夹层里混着辐射超标的矿渣,导致三卷《汉书》残页出现不可逆转的纤维硬化。“这次让李老头现场切开一块看看。” 他从腰间解下特制的铜质卡尺,这是用旧文明机床的零件改造的,游标上的刻度能精确到 0.1 毫米,“若铅纯度低于七成,就得加换两捆楮树纸。”
了望塔上的辐射仪突然发出细微的蜂鸣。林野抬头望去,指针正从 0.28Sv\/h 缓慢攀升,针尖在刻度盘上划出轻微的颤痕。谷外的红锈林边缘泛起一层淡紫色的光晕,那是辐射值开始异常波动的征兆 —— 与他昨夜梦中尖塔周围的光晕如出一辙。
“让阿正把防护面罩带上。” 长老将一块巴掌大的磁石塞进林野的帆布包,这是从沪城废墟的医疗器械里拆出来的,能吸附空气中的放射性尘埃,“石磨村的人说,红锈林的藤蔓昨夜又往他们的井台爬了三尺,井水的辐射值已经到 0.32Sv\/h 了。”
林野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想起昨日分离荆棘纤维时,那些银白色细丝在显微镜下呈现的六边形结构,每个棱角都带着细小的倒钩,与石磨村井台边残留的纤维样本完全吻合。“他们的过滤装置还撑得住?” 他将最后一捆楮树纸塞进竹筐,纸卷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晨雾中格外清晰。
“李老头的儿子上周用旧文明的输液管改了套蒸馏器。” 长老的枣木杖指向谷外蜿蜒的小路,路面上散落着细小的金属碎屑 —— 那是噬铁虫群经过的痕迹,“但蒸馏后的水还是带着股甜腥味,他们怀疑是地下的纤维根系污染了水源。”
竹筐的重量压得扁担微微弯曲。林野将帆布包甩到肩上,包里的铜质卡尺、辐射检测仪和半块干硬的麦饼碰撞出沉闷的声响。他抬头望了眼档案谷的穹顶,玻璃天窗在雾中泛着青灰色的光,修复室的方向隐约传来木槌捶打纸浆的声音 —— 那是阿正趁着晨光在处理昨夜浸泡的荆棘纤维,少年总说这些异常纤维在热水中会发出细微的嗡鸣,像某种加密的信号。
沿着被辐射侵蚀得泛白的小路往石磨村走,晨雾在脚踝处缠绕,带着潮湿的腐殖土气息。路边的变异蒲公英顶着银色的绒球,种子上的细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每根绒毛的顶端都有个极小的倒钩 —— 林野用镊子取下一根放在辐射仪下,指针瞬间跳到 0.35Sv\/h,印证了这些植物已被暗物质辐射深度改造的猜测。
走了约莫两刻钟,前方的雾中浮现出一片灰黑色的轮廓。石磨村的防御栅栏是用红锈林的铁木和旧文明的钢筋混合搭建的,栅栏顶端缠绕着浸过碱水的藤蔓,在雾中渗出细密的水珠,坠落在地面的声响如同某种缓慢的倒计时。栅栏门柱上挂着块铁皮,用红漆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 —— 那是石磨村的标记,据说能驱散辐射带来的厄运。
“是小林吧?” 栅栏后传来李老头沙哑的嗓音,紧接着是门闩被拉开的吱呀声。老人披着件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褂子,腰间系着根磨得发亮的牛皮绳,绳上挂着个铜制的烟袋锅,锅沿残留的黑色烟灰里混着细小的纤维碎屑。
林野的目光落在老人身后的推车旁。三个陶罐整齐地码在木板上,罐口用浸过树脂的麻布封着,罐身贴着用炭笔写的标签:“石灰水(纯度 68%)”“草木灰(辐射值 0.12Sv\/h)”“铅板(厚度 3)”。最边上的竹筐里装着些褐色的块状物,表面泛着油腻的光泽 —— 那是石磨村特有的辐射吸附剂,用烧焦的麦壳混合猪粪烧制而成,吸附效率比档案谷的草木灰高出三成。
“先看货。” 李老头的孙子狗剩突然从栅栏后钻出来,手里攥着块棱角分明的铅板,板边缘的切割痕迹还很新鲜。少年的左耳缺了一小块,那是去年被辐射变异的野狗咬伤的,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呈现出诡异的青紫色,像某种植物的叶脉。
林野接过铅板,指尖立刻感觉到一股细微的震颤 —— 这是高纯度铅在辐射环境下特有的共振。他掏出铜质卡尺,将游标卡在铅板边缘,阳光透过雾层照在刻度上,显示厚度恰好 3 毫米。“切个截面看看。” 他从帆布包取出折叠小刀,刀刃是用旧文明的钢锯条打磨的,在光线下泛着冷冽的银光。
李老头突然按住他的手腕,老人掌心的老茧蹭过林野腕间的胎记,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不用切,” 老人的眼睛瞟向档案谷的方向,声音压得极低,“这批货是从黑鸦聚落换来的,铅里掺了些‘特殊纤维’,但屏蔽效果比纯铅还好。”
林野的心脏猛地一缩。他将铅板凑近辐射仪,指针果然稳定在 0.25Sv\/h,比普通铅板低了近一半。当他用小刀轻轻刮下一点铅屑时,发现碎屑中混着极细的银白色纤维 —— 与他在荆棘丛中发现的金属纤维一模一样。
“这些纤维……”
“别问。” 李老头突然提高声音,将一个陶罐推过来,“石灰水熬了整整一夜,用的是红锈林边缘的石灰石,脱胶效果比上次的好。” 老人的手指在罐口的麻布上快速敲击着,节奏分明:短、短、长 —— 这是两个聚落约定的危险信号。
林野的目光扫过石磨村的防御工事。栅栏后的了望塔上新架了两具弓箭,箭头淬着暗绿色的液体 —— 那是用变异蟾蜍的毒液熬制的,专门对付辐射区的野兽。几个村民正往栅栏底部的缝隙里填充黏土,动作慌张得像是在封堵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