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退婚?废你江山做女帝! > 第268章 惊弓退千里,暗涌动孤城

第268章 惊弓退千里,暗涌动孤城(1 / 2)

北狄大军溃败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当太子赵珩亲率六十余残骑,如一把淬毒的匕首,悍然撞入北狄混乱右翼的那一刻,左贤王大将兀良台心中那根名为“理智”的弦,彻底崩断了。

“赵珩!是焰朝的皇子!他竟敢亲自冲阵?!”兀良台在中军旗下,远远望见那杆在烟尘中虽显残破却依旧不屈的大焰旗帜,以及那隐约传来的、充满决死气势的呐喊,整个人如坠冰窟。他不是惊讶于对方的勇猛,而是恐惧于这背后代表的含义——焰朝人还有余力!他们甚至敢让皇室成员在此刻发起反冲锋!这绝不是山穷水尽之军能做出来的事情!

那地崩山摇的诡异爆炸,那被瞬间埋葬的数千先锋精锐,那侧后方神出鬼没的骚扰袭击……一桩桩,一件件,早已将兀良台和北狄大军的胆气磨蚀殆尽。此刻这支决死骑兵的出现,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埋伏!一定有埋伏!焰朝人故意炸塌城墙,诱我深入!快!传令!撤退!全军撤退!返回大营!”兀良台声音嘶哑,几乎破音,再也顾不得什么王庭的震怒、什么左贤王的威严,保命成了他此刻唯一的念头。

主帅率先拔马而逃,整个北狄大军瞬间失去了最后的凝聚力。

恐慌如同瘟疫般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数万大军,丢弃了沉重的攻城器械,抛下了受伤的同伴,甚至互相践踏,只为了能更快地逃离这片被他们视为“受诅咒”的土地。狼奔豕突,丢盔弃甲,场面混乱到了极点。

赵珩率领的六十余骑,如同劈开浪花的船头,在北狄军混乱的边缘犁开一道血色的痕迹后,便明智地没有深入追击。他们人数太少,目的已经达到——彻底摧垮敌军的战斗意志。

望着漫山遍野溃逃的北狄背影,以及留下的满地狼藉和哀嚎的伤兵,赵珩勒住战马,胸膛剧烈起伏。手臂因奋力厮杀而微微颤抖,虎口被震裂,鲜血沿着枪杆滑落。但他紧紧抿着唇,强迫自己维持着挺直的脊梁。

他知道,此刻无数劫后余生的目光正落在他的背上。他是大焰的太子,是这片废墟上暂时的支柱。

“殿下,穷寇莫追。”「青鸾」清冷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她骑在一匹缴获的战马上,身上也溅满了血点,但气息依旧平稳,“我军已无力扩大战果,当务之急是稳固城防,清理战场。”

赵珩深吸一口带着浓重血腥和硝烟味的空气,重重颔首:“「青鸾」大人所言极是。”他调转马头,目光扫过身边仅存的四十余骑,看着他们脸上混杂着疲惫、伤痛与劫后余生的激动,沉声道:“诸位勇士,随我回城!我们……守住了!”

“守住了!”幸存的骑兵们用尽最后的力气发出嘶哑的欢呼,声音在空旷的废墟上空回荡,带着哭腔,也带着骄傲。

……

苍远城,已不能称之为“城”。

西面城墙长达数十丈的缺口,如同一个巨大的伤疤,狰狞地敞开着。废墟之上,残火未熄,黑烟缭绕。砖石土木与残缺的肢体、破碎的兵甲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副地狱般的景象。

幸存下来的守军和民壮,在赵珩、“青鸾”以及被亲兵搀扶着的李将军组织下,开始艰难地清理战场,搜救可能被埋的同伴,同时警惕地戒备着城外——尽管北狄大军已退,但谁也不敢保证没有小股散兵游勇或斥候窥伺。

伤亡统计是触目惊心的。

原本近八千的守军(含后期李将军带来的部分预备队以及自发参战的民壮),经历连番血战和城墙坍塌,能站起来继续战斗的,已不足一千五百人,而且几乎人人带伤,轻重不一。各级将领伤亡更是惨重,校尉、都尉级别军官阵亡超过七成。

百姓的伤亡暂时无法统计,但西城靠近城墙的大片民房已被夷为平地或严重损毁,伤亡数字必然是一个可怕的数目。

药材、干净的饮水、食物……所有物资都极度匮乏。

胜利的喜悦,迅速被这惨重的代价和严峻的现实所冲淡。空气中弥漫着悲伤、疲惫和一种茫然的无助。

临时清理出来的一处原县衙偏堂,成了临时的指挥所。李将军腿骨被简单固定,脸色苍白地靠在椅背上。赵珩坐在主位,虽然年轻,但眉宇间已有了挥之不去的沉重与坚毅。“青鸾”静立一旁,如同一个沉默的影子,却无人敢忽视她的存在。几名伤势较轻的高级军官和文吏肃立堂下,气氛凝重。

“殿下,李将军,”一名负责清点的人员声音干涩地汇报着,“初步统计,我军……我军阵亡及失踪者,恐逾六千……伤者无数。西城百姓……伤亡暂无法估算。库府存粮被塌陷的官仓掩埋大半,仅能支撑全城现存人口……五日左右。药材,尤其是金疮药,极度短缺。”

每一个数字报出,都让众人的心沉下去一分。

李将军猛地一拳砸在椅子扶手上,牵动了伤腿,疼得他倒吸一口凉气,虎目含泪:“六千弟兄……还有那么多百姓……老子……老子对不起他们啊!”

赵珩沉默着,放在膝盖上的手悄然握紧。他知道,这不是李将军的错,甚至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错。这是战争的残酷。但他现在是主帅,是太子,他不能沉浸在悲伤中。

“李将军,诸位,”赵珩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将士们和百姓们的牺牲,是为了守住幽州的屏障,是为了我大焰的江山社稷!他们的血不会白流!眼下,我等生者,唯有竭尽全力,守住他们用命换来的局面,方能告慰英灵!”

他目光扫过众人:“当前要务有三。第一,全力救治伤员,无论军民!集中所有医官、郎中,动员所有懂包扎的妇人,优先保障伤兵救治。药材不足,就想办法,采集草药,煮沸布条消毒,尽一切可能降低伤亡!”

“第二,立刻组织人手,利用废墟材料,在城墙缺口处构筑临时防御工事!挖掘壕沟,设置拒马,绝不能再让敌人一冲即入!同时,派出斥候,严密监视北狄溃军动向,防止其去而复返。”

“第三,安抚百姓,统计存粮,统一调配!优先保障伤兵和守城将士的口粮。派人尝试挖掘被掩埋的官仓,能救出多少是多少。同时,立刻起草告急文书,八百里加急送往幽州府城和京城!详陈战况,请求朝廷速发援兵、粮草、药材!”

赵珩的条理清晰,指令明确,让原本有些惶然无措的众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领命。

“末将(属下)遵命!”众人齐声应道,虽然疲惫,但眼神重新凝聚起力量。

李将军看着赵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这位年轻的太子,经历此役,似乎一夜之间褪去了不少青涩,多了一份沉毅与果决。他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殿下思虑周详,末将……”

“李将军有伤在身,不必多礼。”赵珩抬手虚扶,语气诚恳,“守城全赖将军与诸位将士用命,赵珩不敢居功。后续城防事宜,还需将军多多费心。”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放开我!我要见殿下!我要见李将军!”一个激动的声音由远及近。

很快,两名亲兵押着一个浑身尘土、甲胄破损的年轻校尉走了进来。那校尉脸上混杂着烟灰和血污,眼神却异常明亮,甚至带着一丝亢奋。

“殿下!将军!卑职有重大军情禀报!”那校尉挣脱开亲兵,单膝跪地,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赵珩认得他,是负责在缺口处警戒的一名低阶军官。“讲。”

“卑职奉命在缺口处布防,带人清理废墟时,在……在原本瓮城下方的乱石堆里,发现了一个人!是……是北狄人的大官!好像还活着!”校尉急切地说道。

“什么?”李将军猛地坐直了身体,牵动伤腿,又是一阵龇牙咧嘴,“北狄的大官?什么样子的?穿什么铠甲?”

“铠甲很华丽,像是狼头纹饰!身边还有几个拼死护着他的亲兵尸体,都被砸得不成样子了,就他命大,被一根垮塌的房梁架住了,只是昏了过去!”校尉比划着,“我们的人已经把他控制住了!”

狼头纹饰?北狄军中,唯有王族直系将领或万夫长以上的高级将领,才有资格在铠甲上使用狼头标记!

赵珩与“青鸾”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难道……是那个之前攻城的北狄主将?不对,兀良台明明逃了。那就是……被埋在瓮城里的高级将领?可能是此次攻城的核心人物之一!

“带上来!”赵珩立刻下令,心中念头飞转。一个活着的北狄高级将领,价值巨大!或许能从他口中,得到北狄此次南侵的详细计划、兵力部署,甚至是……那诡异的地龙卫和爆炸相关的信息!

很快,几名士兵抬着一个担架走了进来。担架上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北狄将领。正如那校尉所说,此人身上的铠甲虽然沾满尘土血污,但依旧能看出其精良与不凡,胸甲处一个狰狞的狼头浮雕隐约可见。他年纪大约四十上下,面容粗犷,此刻双目紧闭,眉头紧锁,似乎即使在昏迷中也在承受着痛苦。

“检查一下,确保没有危险,弄醒他。”「青鸾」冷静地吩咐道。

一名懂些医术的士兵上前,仔细检查后,确认对方身上没有隐藏的武器,然后用力掐了掐对方的人中。

“呃……”那北狄将领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眼皮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了眼睛。最初的迷茫过后,当他看清周围的环境和面前明显是焰朝将领和官员的人时,眼中瞬间爆发出惊恐和凶戾交织的神色,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因为伤势和绳索的束缚而徒劳无功。

“你们……焰狗!放开本将!”他嘶吼着,说的是生硬的焰朝官话。

“阶下之囚,安敢放肆!”李将军怒喝一声,尽管虚弱,但多年沙场积累的杀气依旧让那狄将气势一窒。

赵珩抬手,制止了李将军,目光平静地看着那狄将:“报上你的姓名,官职。”

那狄将喘着粗气,恶狠狠地瞪着赵珩,又扫了一眼旁边的李将军和「青鸾」,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眼神变幻,最终冷哼一声,扭过头去,摆出一副拒不配合的姿态。

「青鸾」淡淡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直刺心底的寒意:“苍远城下,埋骨数千。你想和他们一样,永远留在这里,成为孤魂野鬼,还是想活着回到你的草原?”

狄将身体微微一颤,但依旧咬着牙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