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锋:
- 陈一鸣(辽宁胜利)(留洋待定)
- 陈泽轩(北京理想)
- 周志豪(广东旋风)
小前锋:
- 赵亚强(辽宁胜利)
- 阿卜杜买买提(新疆同心)
- 许冠杰(南京石狮)
后卫:
- 田亮(辽宁胜利)
- 叶尔江木拉提(新疆同心)
- 李爱国(广东旋风)
-周宇翔 (北京理想)
- 胡悦(深圳天选阁)(候补)
张康把名单折好放进抽屉,手机弹出新消息,是几个球迷制作的陈一鸣成长混剪视频。视频最后,少年在球场上扬起的笑脸,和此刻窗外的阳光一样亮。
他知道,这个被红笔圈住的名字,不仅是U17名单上的一个符号,更成了无数人对中国篮球的新期待。
陈一鸣把自己摔在床上,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天花板上,亮着橡树山高中的词条。
他手指划着屏幕,看那些加粗的介绍——“全美高中篮球3名校”“曾培养23位NbA球员”“年度全美高中联赛冠军常客”,配图里的球馆灯火通明,场边坐满举着标语的球迷,比他打青选赛的场馆热闹十倍。
“还没看够?”门口传来脚步声,陈大鹏手里捏着份文件走进来,把打印好的行程表拍在床头柜上,“欧洲拉练我跟篮协那边定了,你不用去。下周先飞美国,橡树山那边已经联系好了。”
陈一鸣猛地坐起来,手机差点滑进枕头缝:“不去拉练?那U17……”
“曝光度比拉练重要。”陈大鹏打断他,指腹敲了敲行程表上的日期,“你这个年纪,得让更多人看见你的天赋。”
陈一鸣抓过手机,又点开另一个高中的页面:“那为啥非得是橡树山?我看贝拉高中也不错,我看网上说现在他们NSAA已经打进决赛了。”
陈大鹏放下文件,走到床边夺过手机,直接切回橡树山的页面,语气沉了沉,比平时严肃得多:
“因为那里是最好的。”
他指着屏幕上的球员名单,
“他们的首发五人,三个已经收到了杜克的offer,你去了,每天对位的都是这种水平的球员。”
他顿了顿,视线落在陈一鸣脸上:“U17名单对你来说,不过是让更多人知道‘陈一鸣’这三个字的途径。别把心思放在那上面,你的对手不在国内的集训营里,在大洋彼岸的球场上。”
陈一鸣捏着手机没说话,屏幕上橡树山球馆的照片还亮着,仿佛能听见那边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混着父亲最后那句话,在房间里荡出沉甸甸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