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盯住执行。”艾琳说,“你刚才提到明理堂,我决定加一项——每月发布‘政务白皮书’,用最简单的字印成传单,发到每个村子。写了什么政策,花了多少钱,查了多少案,全写清楚。让百姓自己对照,发现问题可以举报。”
“这样一来,监督就不只靠官府。”莱昂笑了,“是全民在看。”
“没错。”艾琳也露出一丝笑意,“我们建的不只是制度,是一个能让普通人说话的地方。”
她重新坐下,拿起笔修改草案。莱昂则走到墙边地图前,盯着边境线看了一会儿。
“光内部动还不行。”他说,“得让外面的东西进来。新思想,新技术,新的活法。封闭只会僵化。”
“你的意思是开放边境?”
“对。”莱昂回头,“允许外邦商旅进入指定城市,设专门交易区。他们带来货,也带来消息。我们的工匠能看到外面怎么做工具,农民能知道别处怎么种地。信息流动起来,人才会动起来。”
艾琳思考片刻:“准许三个关口试点。但必须登记身份,活动范围限定,违者驱逐。安全不能松。”
“可以。”莱昂点头,“贸易是呼吸,但得慢慢换气,不能一口气吸太猛。”
两人达成一致,气氛沉静下来。艾琳再次看向桌上的纲要,目光坚定。
“这不是命令。”她说,“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承诺。每一条路修起来,每一间学堂盖好,都是在告诉人们——你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莱昂看着她:“明天就开始?”
“今天就开始。”艾琳提起朱笔,在纲要末尾签下名字,“先召六部主官听令,三天内拿出实施细则。十日后公布第一批试点名单。”
她放下笔,手指按在卷轴边缘。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叩声。
“大人。”侍从的声音从外传来,“边境守军快马传讯。”
艾琳抬头。
“一支来自东方山谷的商队已抵达关隘,共三十七人,携带陶器、染料和一种未知金属矿石,请求入城通商。”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莱昂看向艾琳。
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将视线转回桌上的纲要。阳光照在羊皮纸上,字迹清晰可见。
片刻后,她开口:
“让他们在驿站歇息,提供饮食,不得擅自离队。”
“明日辰时”
她站起身,整理衣袖
“我们在议事厅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