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离开后,艾琳坐在桌前,把刚才说的话一条条写下来。分层施策、双轨评审、联合设计组、试点范围……她一条条列清。
书记兵进来问:“要不要通知其他部门?”
“先不急。”她说,“等他们交方案再说。”
太阳偏西时,建筑师甲回来了。手里拿着修改后的图纸。他把主殿部分摊开,指给艾琳看:“我把拱顶压低了,和传统屋脊线对齐。内部空间还是比原来大三成。外墙用了新石材,但表面做了仿木纹处理。”
艾琳仔细看。结构变了,但整体轮廓还在。
“乙那边呢?”她问。
“他下午来了工坊。”建筑师甲说,“看了简化榫头,也看了材料测试结果。他同意在市坊用,但要求关键节点必须由老匠人验过。”
艾琳起身:“带我去看看。”
工坊里,建筑师乙正蹲在一个沙盘前。那是都城的整体模型,刚摆好不到两天。他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条,比划着市集区的位置。
“这里如果用你说的轻质石,地基要重做。”他对旁边一个年轻技师说,“不然承重不够。”
年轻技师点头,在本子上记下。
艾琳走过去,站在沙盘边。主殿区域还是按老样子,飞檐高翘,梁柱分明。市坊区却不一样了,屋顶平缓,墙体薄,留出了更多空地。
“你们已经开始了?”她问。
“趁热打铁。”建筑师乙说,“他改了主殿,我也得改思路。不能光守着老样子。”
艾琳拿起一份新图纸。上面写着“市坊·试新构”,右下角有建筑师甲的签名,左边还有一个名字——李守诚,是昨天收徒的老匠人。
“他愿意签?”她问。
“我去找他谈的。”建筑师甲说,“他说只要不毁手艺,愿意试试。”
艾琳把图纸放下。她看向沙盘,手指轻轻划过主殿到市坊的连接处。
“那就组建联合设计组。”她说,“你俩当组长,各自带三人。七天内交整合方案。材料测试继续做,安全第一。”
两人应下。
艾琳没走。她转身走进工坊内部。几个学徒正在切割新一批石材。锤子敲打凿子的声音不断响起。一个年轻人举着尺子测量接口,另一个在记录数据。
她走到一台刚搭好的小模型前。是市坊的一段墙,用了简化榫头和轻质石。表面粗糙,但结构完整。
她伸手摸了摸接缝。平整,牢固。
远处,建筑师甲和乙站在一起,低头看着一张共用图纸。一个指,一个记。没人再争。
艾琳把《工匠创新提案试行办法》的最后一条写完。
她合上纸页,走向下一个工作台。
一个学徒正拿着刻刀,练习檐雕的第一刀。
刀尖抵在木面上,手腕下沉。
切口出现,细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