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同时抬头。
“每月初分配劳力。十天种地,十天修渠,十天参与城建运输。轮换作业,不误农时,也不停工程。”
建筑师立刻反对:“这样进度会慢很多。城墙至少推迟一年完工。”
“但我们不会饿死。”农民低声说,“而且有了水渠,明年能多打粮。”
艾琳看着建筑师:“你带来的图纸里,有没有考虑过施工顺序?哪些部分必须先做,哪些可以后建?”
“城墙主体必须优先。”
“如果先建一段短墙,围住石料加工区呢?既能保护工匠,又能存料,还不用太多人。”
建筑师愣了一下:“这……可行。但防御意义不大。”
“现在没人攻我们。”艾琳说,“瓦兰刚签完约,北境残部也没动静。真正的威胁不是外敌,是百姓没饭吃。”
她拿起炭笔,在图纸空白处画了个小圈:“先建这个区。集中五百人,二十天内完成基础围挡和棚屋。其余人力分两组,一组修渠,一组备料。”
农民眼睛亮了:“要是能通水,李家屯那片荒地就能种麦。”
“渠线我看过。”艾琳指向地图,“从第二支流分水,沿坡挖沟,落差够,不用提水。你回去组织人,明天就开始勘测路线。”
“真的?”农民声音发颤,“您现在就批?”
“我批了。”艾琳说,“你带两个人,下午去库房领工具。铁锹、镐头、绳索都有登记,按名领取。”
农民猛地站起来,腿有点软,扶了下桌子才稳住。他深深鞠了一躬,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只是用力点头。
艾琳又看向建筑师:“你也调整计划。不要一口吃成一座城。把工程拆成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有实际用途。比如第一期,不只是为了城墙,而是为了有一个安全的材料中转站。”
建筑师脸色复杂,但还是点头:“我可以重绘图纸。”
“三天后我要看到新方案。”艾琳说,“包括用工估算、物料需求、时间节点。越细越好。”
“是。”
“还有一件事。”艾琳从案下拿出一个小木箱,打开,取出一块刻着编号的铜牌。“以后所有参与建设的人,都要登记造册,发工牌。凭牌领粮、领工具、记工时。做得多,分得多。”
建筑师接过铜牌,翻看了一会儿:“这……会不会太麻烦?”
“不麻烦。”艾琳说,“规矩立在前面,后面才不会乱。”
两人起身告辞。
书记兵送他们出门。
厅内只剩艾琳一人。她回到长案前,把农民的田亩册和建筑师的图纸并排放好。一边是生存,一边是未来。两边都缺人,都缺物资。
她拿起炭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人力总数、可用时间、优先项目**。
窗外日影偏西,光移到地图上的河流位置。她的手指轻轻点在河道转弯处,眉头微皱。
远处传来铁锤敲打石头的声音,是有人已经开始清理地基。
她没动,继续看着地图。
工牌样本还在桌上,旁边是未完成的资源清单。
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