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雪灾为奴,逆袭成王 > 第471章 科技应用的推广

第471章 科技应用的推广(1 / 2)

少年手中的毛线滑落又捡起,重新开始。艾琳站在不远处看着,没有说话。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掌心的茧,转身走向文事堂。

桌上摊着一叠纸页,是《各地生活技艺初录》的最终整理稿。她翻到最后一页,停顿了一下,拿起炭笔写下三行字:储粮罐改良法、防寒劳作服制作流程、新式曲面犁图纸汇总。然后合上册子,走出门去。

广场上的展棚还没拆。几个村民正围着老工匠留下的榫卯模型比划。艾琳走到中间空地,拍了三下手。声音不大,但人群很快安静下来。

“从今天起,这三项技术要铺到所有村子。”她说,“不是试,是用。”

有人抬头问:“要是不会呢?”

“有人教。”艾琳说,“学者和发明者就在现场,每天两个时辰教学。学不会可以再学,做坏了不算你赔。”

又有声音传来:“那牛拉不动新犁怎么办?”

艾琳看向站在角落的一位学者。那人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图。他把图贴在木板上,指着说:“这个犁头角度改过,入土深但省力。关键是牛套的位置要调前一点,不然容易翻车。”

“我们先在北屯、东村、西林三处试点。”艾琳补充,“每村给两套工具,五天内学会操作。做得好,下一批就轮到你们。”

当天下午,科技示范角立了起来。三块木牌分别写着三项技术名称,在外圈听着。

北屯的老农第一个动手。他照着图调整牛套,牵牛下田。第一趟走得很慢,犁沟直,翻土匀。围观的人点头。第二趟加快速度,牛突然侧身一扭,犁架卡进石缝,整套设备翻倒在田里。

人群一阵骚动。老农爬起来,脸上全是泥。他盯着翻倒的犁,一句话不说。

艾琳赶到时,学者正在检查损坏部位。木轴裂了一道缝,金属部件无损。她蹲下来看了一会儿,站起来说:“修好,换一头牛再来。”

老农摇头:“我不懂这些机关玩意儿,还是用老犁踏实。”

“这不是机关。”艾琳说,“是你没掌握方法。刚才牛套还是按旧位置绑的,力量不对。”

她转头对学者说:“明天开始,每个村派一个人来学,学会后再回去教别人。叫‘技术指导员’。”

当晚,议事厅点起油灯。艾琳召集各屯长和学者开会。她把白天的事说了,又拿出一份草稿。

“以后每项新技术推广前,必须配一本小册子。”她说,“画图为主,一行字配一幅图。比如‘牛套系这里’,就画个绳子绑在正确位置。”

玛蒂举手:“有些老人不识字,光看图能明白吗?”

“所以要有指导员当面教。”艾琳说,“而且第一天出问题,损失由公库补。不让大家担风险。”

会议决定:三天内选出九名青年担任首批指导员,接受集中培训;五天后完成三本操作手册刻印;所有试点农户首月使用期间免交工分押金。

第二天清晨,培训开始。九名年轻人聚在文事堂外。学者逐一演示三项技术的操作要点。他们反复强调关键步骤:陶罐封口要用湿布压边三次,劳作服内衬必须反穿七日定型,新犁每日收工后要清土上油。

第三天,手册初稿完成。艾琳亲自核对每一幅图。有一张画的是陶罐密封过程,最后一环少画了压实动作。她让书记员重刻。

第五天,第一批手册发到试点户手中。北屯那名老农也领了一份。他坐在门口,一页一页翻着,手指跟着图画移动。傍晚时,他找到指导员,问能不能再试一次新犁。

又过了两天,问题再次出现。东村一户人家用了改良储粮罐,却忘了在底部铺干燥草灰,结果半个月后打开,粮食受潮发霉。消息传开,不少人议论纷纷。